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六淮南是个好地方(2/5)

突然,岸上鼓声震天。原来是柴荣率援兵从陆路赶到,在岸上擂鼓为周师助威。周军见皇上在岸上督战,越战越勇。

李景达和陈觉还不知紫金山的唐军已经全军覆没,见周军师越战越勇,岸上的周军越来越多,估计紫金山的唐军了问题,命人爬到桅杆上去察看。爬杆之人下来报告,说紫金山到悬挂的都是周兵旗号,没有看见唐军一面旗

可怜的刘仁赡躺在病榻之上,已是不省人事,当他醒来的时候,寿州城已经换了主人,知大势已去,一气接不上,一命归天,见阎王去了。

边镐、许文稹成了孤家寡人,无力再战,指望朱元能前来支援,谁知登一望,朱元寨中早已竖起了白旗。边镐、许文稹二人无奈,只好换了便服,装扮成樵夫,从后山逃跑了。

陈觉说:“如果不是这样,为何不见他们的旗号?看来我们也只好撤兵,如果迟了,后果恐怕就不堪设想。”

赵匡胤是一个怀大志、有远大理想的人,此时在周世宗殿下为臣,是否有不臣之心尚不得而知,但他辅佐周世宗确实是尽心尽力的。

李景达犹豫再三,只好下令退兵。唐军将士接到撤退的命令,自然就没了斗志,战舰一退,周军乘势追杀。李景达所率的五万师伤亡过半。周军夺得战船、军用资无数。李景达、陈觉率残逃回金陵去了。

赵匡胤命兵士呼喊,投降免死,顽抗格杀勿论。无数唐兵听到喊声,纷纷下解甲,缴械投降。

紫金山一战,唐军全军覆没,赵匡胤大获全胜。这是赵匡胤第四次立下大功。

周军上岸,上兵分两路,一路由柴荣亲自率兵,前来攻城。另一路则由赵匡胤率领,攻驻扎在紫金山的唐军。

南唐老将刘仁赡坐镇寿州城多年,早已是械尽粮空,援军驻扎紫金山,虽然向城内运了一些粮草,由于后周大将李重的拦截,运粮通并不通畅,运城中的粮也不是很多,城中军民仍然是吃了上顿愁下顿。当他得知紫金山的援军全军覆没、路援军又大败而归的消息后,一直撑着的刘仁赡彻底绝望,急火攻心,一下就病倒了。

南唐齐王李景达、监军陈觉,率军从金陵发,由路日夜兼程,经长江而淮河。船队淮河不久,与周军师元帅王环率领的战船碰个正着。王环知是南唐援军,命令所师突然向唐军发动猛烈攻击,两军在淮河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柴荣率得胜之师凯旋,大赏这次战斗中的有功之臣。加拜赵匡胤为义成军节度使,晋封检校太保。赵匡胤的待遇、级别都上去了。

李景达惊讶地说:“难说,紫金山的唐军全军覆没了?”

周军攻克了寿州城,撼动了南唐的基,南唐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周世宗的大船靠岸,三声炮响之后,起船上岸。

柴荣消灭了寿州城外的援军之后,趁打铁,指挥大军将寿州城团团围住。修书一封,以箭城中,劝令刘仁赡投降,否则,城破之日,死无全尸。



经此一战后,唐军援助寿州的外围队几乎被扫殆尽。寿州城,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孤城。

紫金山的唐将边镐、许文稹见赵匡胤率军冲杀过来,立即开寨迎敌。两军锋,战不多时,赵匡胤率周军且战且走,退到寿州城南,唐军跟在后面,追不舍。突然,从山后冲一标人,将唐军冲成数段,领的是周将李怀忠。唐将情知中计,正在惊慌之时,赵匡胤又率军返杀回,两面夹攻,将唐军冲得个七零八落,首尾不能相顾。仅剩数十骑随边镐,许文稹逃回紫金山。

唐军守城副将周廷构见寿州城已成孤城,大兵压境,寿州城危如累卵,而主帅又病膏肓,不能理事,知大势已去,便与营田副使张全约等人商量,以刘仁赡的名义写了一封降书并派人送往周营,然后大开四门,率领万余名守城唐军一齐城投降。

周军城之后,柴荣下令兵士不得扰民,并开仓放粮,接济城中饥民。

赵匡胤收了降兵,率军近紫金山下寨。

2、攻克寿州城

:“久闻赵匡胤智勇双全,数次打败唐军。想不到此人竟生得如此伟岸,真是个人才呀!”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