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553章快刀(2/3)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河决,也不是一年两年形成的。治河事,必先知大河为何如此。陛下,臣观董夫文章,甚有,敢请陛下命董夫再作一篇文章,研习大河几百年来的变迁,再招募有胆略,愿赴险之人,考察沿河地理,为治河患作准备。”

“不然。”梁啸虽然和徐乐相愉快,可是此刻是御前争辩,不能容情。他反问:“山东百姓是百姓,西北百姓就不是百姓?”

“有这事?”徐乐吃了一惊。

有时候,还是梁啸这无所畏惧的武夫能事。也正因为如此,董仲舒虽然学富五车,在梁啸面前却不堪一击。

肯定不会。有了商路的财富,有了羌人的帮助,他们会得寸尺,一步图谋武威,迫陇西,转而攻击朔方。届时西北必然烽火四起,一片狼藉。是以…”

“梁君侯,你可不是信天意的人啊。”严安开了个玩笑,缓和气氛。“可是你今天所说,怎么似曾相识呢,莫非你也易弦更张,相信望气之说了?”

兵征战,无非趋利避害。征河西,无利可趋,有害可避,是以兵势在必然,本不应该讨论。要讨论的只有一件事,如何才能取胜…”

徐乐语

“再者,征河西,也并不等于弃山东百姓不顾。陛下,臣以为,大河决非一日之功,若不能治其本,恐怕只是劳民伤财。河治,却不能急在一时,需长远打算。”

也愣了一下,沉片刻,仿佛想到了什么。“好像是有,历年上计,常见诸郡县有治河之事。不过见惯了,也没往想,只当是小决小溃,各郡守邀功而已。”

忍着笑,摆摆手。“那也不能坐视河

心中大喜,险些笑声来。梁啸一句话解开了他的两个心结。一是前的现实问题:黄河的问题来源已久,不是一时半刻之间就能解决的。二是政治舆论,既然上古的圣君尧在位的时候都能发生洪,为什么我在位的时候就不能有洪?如果说现灾异就是在位之君失德,那尧岂不是更失德?

徐乐毫不退缩。“诚如君侯所言,西北百姓是百姓,山东百姓就不是百姓?”

治河患?”不仅徐乐觉得可笑,就连天都觉得不可思议,看看四周,言又止。

“非也。”梁啸说:“不论是山东还是西北,都是大汉的民,都不能弃之不顾。山东大,百姓可以到周边郡县逃难,可是匈来袭,西北的百姓又往哪里逃?这几十年来,被匈人掳走的百姓还少吗?他们被匈人当隶,埋骨异乡,难不比山东的百姓更苦?”

“我不信天意,我信天。”梁啸也笑了起来。“严君,主父君,你们都是山东人,可是未必知大河其实时常决,只是不如这次之烈。往年决,都由各郡县自己理了,未曾惊动朝廷而已。”

众人愕然,一时无言以对。没错,这场洪比尧时那场遍布天下的大洪小多了,为什么不能治?

梁啸毫无愧,不不慢的说:“当尧之时,天下洪汤汤,鲧禹父相继,不过二十余年便竟全功。如今不过是山东现小范围的洪,诸君何以觉得不可治?”

前这些人啊,都为尊者讳,不敢说。他们不是不知尧时的洪,而是碍于尧的圣人之名,不敢拿那件事来比较。唯独梁啸这不在乎神圣的人,才会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把这句谁都知,但是谁都不肯说的事揭在所有人面前。

徐乐打断了梁啸。“可是山东大民四起,如何能兵征战?以朝廷下的财力,救灾、征伐,不可兼得。难说,要坐视百姓辗转于泥途于不顾,却要争那外蛮荒之地?”

梁啸说到这里,停了片刻,环顾四周,这才掷地有声的了总结。“以战止战,战之可也。”

眨眨睛,没有说话,心里的一块大石落了地。经过这么久的讨论,这样的前景早就想到过。不过,从梁啸嘴里听到这句话,他还是安心不少。至少在这件事上,梁啸的意见和他一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