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76章大一统(1/2)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376章 大一统(求月票,求推荐

梁啸和董仲舒的论dao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梁啸有自知之明,他对汉史有一定的研究,但是对经学却是一窍不通,连经学原文都没读过,如何能与jing1研《公羊chun秋》数十年的董仲舒论dao?一旦陷入对juti经义的争论,董仲舒分分钟秒杀他。

所以,梁啸绝不在细节上纠缠,一开始就直奔董仲舒的要害:你们公羊学派所传的《chun秋》是孔子所传的原文吗?你们所说的义理,是孔子想要表达的义理吗?

an照经学的分类,《公羊chun秋》是今文学派。

所谓今文经学,就是秦亡以后,通过记忆默写chu来的经文,最典型的就是伏生所传的《尚书》。伏生传《尚书》时已经九十多岁,又说一口齐语,被派去学习的晁错等人gen本听不懂,只能由伏生的女儿羲蛾翻译。

换句话说,现在所传的《尚书》是不是伏生所传的《尚书》都要打个问号,更别提是不是孔子所传的《尚书》了。后来古文《尚书》问世,与世传的今文《尚书》就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了,这个时候古文经学还没有chu现,所谓的经学都是今文经学,也就不存在今文经学这个名字。但是梁啸和司ma迁聊天的时候,听司ma迁说过一些关于《公羊chun秋》的事——司ma过对《公羊chun秋》很gan兴趣,他的大一统理念正是来自《公羊chun秋》——知dao《公羊chun秋》同样有传承不明的问题。

也就是说,《公羊chun秋》的文本不仅不是真正的古籍,其传承也众说纷云,并没有一个公认的说法。

梁啸问董仲舒:你怎么证明你的思想就是孔子的思想,而不是自己编chu来的?

没等董仲舒解释,梁啸又qiang调了一句:证据。你空口说白话没用。你得拿chu证据。

董仲舒哪有证据。

要换了旁人,比如像梁啸这样的泼pi,干脆撕开了面pi。你guan我这个是不是孔子说的,你就说对不对。可惜董仲舒不是梁啸。他zuo不chu这么不要脸的事。儒者讲尊师重dao,讲师承,讲字字有来历,哪怕是自己的发明也要归功于先贤。让他说这些理论都是自己想chu来的,打死董仲舒也zuo不到。

其实,这也不是董仲舒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这个时代人的习惯。比如黄老之dao的经典《黄帝四经》,再比如后来凡是中国人。不guan读过没读过,至少都听过的《黄帝内经》,都要托古人的名字,所以刘安才会在《淮南子》里说:“世俗人多尊古而贱今,故为dao者必记之神农、黄帝而后能入说。”

可是梁啸不guan这个,他只揪住一点,你得拿chu站得住脚的证据,证明你的思想真如你所说,是来自于孔子,而不是自己臆造。没有直接证据。你也得有经得住推敲的逻辑,而不是似是而非。

董仲舒一下子就被梁啸打懵了。他治学多年,与无数人辩论过。梁啸这样的对手绝对是第一个。他说得嘴角堆起一堆白沫,梁啸一概不理,只有一个要求:证据。

董仲舒可以引经据典,可以微言大义,唯独没有证据。

没有证据,一切都成空。

梁啸不再跟董仲舒扯淡,他起shen向天子躬shen施礼。“陛下,臣学识浅薄,不敢说董公的学识是否高明。但是他自己都说不清来历的东西,臣以为不值得一论。”

天子也有些懵。原本以为一场激情碰撞的论dao竟然这样分chu胜负,大chu他的意料。他看看老脸通红。有点气急败坏的董仲舒,再看看一脸不屑的梁啸,忽然有些后悔。正如梁啸所说,这两人gen本就风maniu不相及,不可能谈得到一起去。

不过,他还得给董仲舒一点面子。“照你这么说,大一统也是空言,天人gan应、德教也无一可取?”

梁啸沉默片刻。他之所以反对董仲舒,并不是对董仲舒本人有什么偏见,而正是因为他提chu的这些思想。

大一统没错,国家统一自然是好的,可是在国家大一统之后,董仲臣更看重的是思想大一统,思想guan制由此发源;天人gan应更是胡扯,制衡天子的初衷是好的,却寄希望于虚无缥缈的上天,最后只能是失控;至于德教,更是一句空话,哪个皇帝符合内圣外王的要求?只能等上了台,安排儒生替他chui嘘、包装。

这些话,梁啸不可能直接对天子说,他想了想,轻笑一声:“陛下,臣没读过什么书,又是一个武人,只知dao一件事:任何dao理,说得再好听也没用,能不能指导实践才是关键。赵括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