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68章安吴策(2/2)

铁是国家控制的资,伍家这么自然有非法的成份。不过天皇帝远,谁也不会来计较他。要不然的话,王兴也不会主动将梁啸等人引到伏波里来。尽如此,梁啸也从王兴的举动中嗅了一些其他的意思。

梁啸心中一动。王兴这一副弃妇的腔调恐怕另有所指。朝廷怎么可能不知吴地多有六国后裔呢。当年横扫天下,击溃秦的项羽叔侄就曾经避祸吴地。就连桓远的桓,钟离期的钟离也都是中原古姓。

秋战国时,吴越就以青铜兵的铸造扬名天下,传说中的名剑大多自吴越,两千年后,勾践自用的青铜剑土,依然寒光闪闪,锋利异常。然而吴越少铁,时代后,吴越再也没有了往日的风光。

王兴接过话。“没错,吴地虽然多有名门之后,却一直不受重视,在朝廷里也被视为化外之民。其实从周时太伯奔吴算起,吴就与中原无异。秦灭六国,六国贵族多有奔吴者,吴地虽在江左,血脉却多有传自中原,与蛮夷有天壤之别,只是朝廷不知罢了。”

伍千秋也笑盈盈的说:“可惜我们的工匠技艺不,不知怎么冶铁兵,否则的话,连诸君的兵都可以重新打造。”

梁啸没吭声,可是看向王兴的神却多了几分异样。这个官话中消除不掉吴地土音的书生见识不错啊,居然猜到了结果。没错,不严助的任务是调停还是平叛,只要闽越一退,严助大概就会见好就收,回京复命。至于闽越是不是会卷土重来,那不是他关心的问题。

-

梁啸笑笑。“伍君没有去中原的铁作看看吗?”



“王君,朝廷对吴地关切得很,要不然也不会派严大人前来调停。”

长治久安,需派贤臣猛将。吴地土地沃,夏稻冬麦,一年两熟。民风剽悍,登一呼,可立得兵万余,何惧越贼掳掠?只要朝廷有心,安吴不过举手之劳。”

“诸君,我听严大人说,朝廷之所以不愿兵,就是因为太尉田蚡从中阻挠?”

秦歌忍不住了一句嘴:“依王君之见,又当如何?”

“多谢王君,若非王君,我们可不容易找到修补甲胄的地方。”

伍家铁作并不大,至少在梁啸看来不大,在看惯了京城气派的李椒、秦歌等人看来,伍家铁作也只能用寒酸二字来形容。可是在此时的吴地,这个铁作却着实彰显了伍家的实力。

梁啸和李椒等人换了一个神。

“调停?”王兴不屑地笑了一声:“刘濞亡后,会稽为汉郡已经十有七年,每年的赋税万,可是朝廷的公卿何尝以吴越为意?对他们来说,吴越相攻乃是小事一桩,大可不必在意。朝廷的公卿如此,朝廷派来的守尉亦是如此,闽越来攻,能躲则躲,能忍则忍,我等小民只能筑堡自守,惶惶不可终日。”

伍家铁作的原料大多来自中原,特别是徐州。徐州有铁官,伍家从那里买来铁料,加工成农,大分自已用,少量的售。因为技术的原因,他们还不备打造兵的能力,只能打造一些甲片。

梁啸不置可否。王兴与严助的关系不算亲近,他在背后说严助的不是,他却不能附和。

“看来,我又不幸而言中了。”王兴摊摊手,一脸的无奈。

伍千秋苦笑着摇摇。“中原铁作大多官营,把守严密,哪能轻易得去。那些大族也是,我伍家虽说也是名门之后,可在中原大族的里,却与蛮夷没什么区别。就算上门拜该,也是要吃闭门羹的。”

在伍千秋、王兴的情引领下,梁啸等人来到了伍家的铁作参观。

-

王兴笑容满面。“诸君为解吴县之围,死,我等激不尽,理当效劳。修补甲胄,不过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梁啸明白了。王兴把他们引到伏波里来,恐怕是心积虑的一步棋。这是要替吴地的豪代言,争取朝廷的重视,加大对吴地的政策倾斜啊。吴地近海,有铜有盐,土地沃,有很大的经济潜力。只要朝廷放权,吴地很快就能发展起来,而这些由六国后裔组成的豪世家也能借势而起。

俗话说得好,要想富,先修路。一个地方要想发展,基础建设是关键。而基础建设投大,产慢,这些豪世家既负担不起,也不愿意投,只有朝廷面才能实施。王兴背后的那些世族说得冠冕堂皇,打的大概就是诸如此类的主意。

“如今战事僵持,若越贼退走,严大人回京城复命,是不是又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