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刚刚登基,年轻气盛,一心想一番事业。他当然不希望因循守旧,遵循什么黄老之
,无为治国。他的向前看正中刘彻下怀,立刻赢得了刘彻的共鸣。面对太皇太后窦氏,刘彻也许不敢吱声,可是面对刘陵,他就没那么多顾忌了,大可将一肚
怨气全撒到刘陵
上。
梁啸听了一会,明白了自己的地位。这是阎王打架,小鬼看戏啊。
而刘陵同样危机重。她的父王刘安刚刚写成一
大书《淮南
》,号称是
家的集大成之作,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弘扬黄老之
,要让雄心
的新帝遵守清静无为的治
。只有如此,淮南国才能继续维持独立王国的地位。
突然,刘彻打住了话,问
:“梁啸,你怎么看?”
-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辩得烈,却把梁啸这个始作俑者抛在了一边。
梁啸暗自抹了一把冷汗,吩咐李蓉清烧待客。他刚搬来,家没有备酒,只有用
代替了。
刘彻和刘陵座,他们一个是“侯爵”一个是翁主,不相上下。不过刘陵显然不敢真与刘彻平起平坐,很自觉的坐了客位。梁啸虽是主人,这时也没什么脾气,只能老老实实的陪坐。即使是一个“平
侯”对他这个布衣来说,那也是无比尊贵的存在。
原来大家都是影帝、影后啊,而且都以为对方不知。他是有先验之明,刘陵却是没有剧本,临场发挥。
-
虽然淮南国的覆灭最后与淮南王刘安图谋不轨有关,但刘彻亲政之后推行推恩令,一步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化中央集权,却是不争的事实。在他即位之初,他就
了想要有所作为的苗
,刘安很可能已经嗅
了味
,所以才不放过一
机会,全力阻击。
答应了“平侯”那他就是看不起淮南王府,刘陵不仅不会送礼,
不好还会在背后
他一刀。
说了两句闲话,刘彻开门见山,直接说到了下午梁啸和东方朔讨论的话题。他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对梁啸的支持,认为应当向前看,不能泥古不化。
刘陵立刻言反驳,
持循圣人之迹,复三代之治,继续黄老无为的治国之
。
当然了,现在也没他开的机会,刘彻和刘陵辩得面红耳赤,他只能当个看客。
梁啸沉片刻,躬
:“君侯,翁主,某不过是一介布衣,由母亲教诲,识得几个字而已。你们说的那些
理,我都听不懂。不过,从我个人来说,谁让成千上万,像我这样的平民能靠自己努力改变命运,谁的
理就是对的。谁让像我这样的平民没有生路,谁的
理就是错的。有为也好,无为也罢,不都是为全天下人谋福祉么?”
这既是两学术之争,又是两
政治势力的斗争,而他不过是适逢其会,充当了一个导火索罢了。
梁啸暗自庆幸。亏得没有接受淮南王府的招纳,否则他现在可就百难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