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宫里添了几位新人。不过,谢贵妃的地位是早些便打下根基的。新人颜色虽仗着年轻鲜妍些,谢贵妃对穆元帝的喜恶却是拿捏的更加准确。再加上她温柔小意,处理宫务也是一把好手,颇得穆元帝心意。尤其国事不顺,穆元帝倒更愿意留在谢贵妃这里。
谢贵妃自然察觉了些穆元帝的心意,倘东宫稳若泰山,谢贵妃当然不会想其他的。以后她出宫随儿子去藩地做个太妃,也一样自在。但倘若有机会,她也会让儿子试着搏一搏。
结果,儿子就遇着谢莫如这么个大钉子。
你说把谢贵妃气的,按理娘家侄女做了皇子妃,应当与她这后宫宠妃的贵妃姑妈愈发亲近才是。谢莫如倒是大相反,一直冷冷清清。
因谢莫如比谢莫忧有出息,谢贵妃对她也一向另眼相待。不想,人家谢莫如完全没将她放眼里啊,这可看是热脸贴了冷屁股,而且,一贴好些年!
哪怕谢贵妃自诩素有涵养,这也忍不住了。
谢太太能说什么呢,她只得劝闺女“莫如的性子,一向有些直来直去,不大周全也是有的。五皇子一直病着,怕是她也是焦心,可不就冒失了么。娘娘不要多想,那孩子,也有那孩子的好处,她也知道自己在宫里不得太后欢心,倘她进宫都与娘娘亲密无间…哎,不是我说,苏妃娘娘得了太后娘娘多少迁怒呢。”
谢贵妃掌宫务多年,道“母亲别哄我,真心假意,我还分得清。我不怕迁怒,叫她只管来我这坐坐就是。”
谢贵妃拨一拨小香炉的灰,轻轻巧巧道“怕是母亲的话,她也不大听的吧?”
谢太太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不过,到底是有重孙的人了,这些年,世事也看破了些。谢太太道“莫如这孩子,性子是不大温驯,人也不大和气。人呢,没有这样好处,总有别的好处。娘娘,我总比你多活了这些年。我年轻时,其实是个好强的人,这些年,倒看破了些,老话说,吃亏是福。娘娘在宫里对莫如的照顾,她心里是明白的。娘娘这些善意,日后必有福报。何必纠结于这些小事,就是三皇子探病之事,说起来别人也会说是莫如的不对。娘娘不要只拘泥眼前,一笔写不出两个谢字,小事,让它过去则罢。娘娘想想,在大事上,莫如可与您有什么冲突吗?”
谢贵妃叹“母亲也说了,我们是亲姑侄。这十几年,我真是问心无愧,我一直盼着我们要比别个人更亲近些才显得好不是。可惜,这孩子却是个亲近不起来的。”说到谢莫如,谢贵妃真是郁闷的能呕出两盆血来。谢莫如嫁进皇家十来年,虽对她一向不甚亲热,但任何场合,只要谢莫如被刁难,或者是宫里谁说谢莫如不好,谢贵妃必要替谢莫如分辨几句的。十来年,就是块石头也该捂热了吧?结果,就是捂不热谢莫如。
原本,谢氏女能嫁进皇家,谢贵妃亦是欢喜的。接谢贵妃的设想,有她与谢莫如的血缘关系,五皇子应与三皇子更亲近才是,结果呢,五皇子与四皇子好的跟什么似的。还为着四皇子岳父南安侯的事,同四皇子大半夜的叩宫门…当然,俩人叩宫门的原因,也是谢贵妃自己猜度的。
谢贵妃也是灰了心,道“大概我与这孩子没缘法。”
“娘娘是个温柔细致的人,莫如凡事大开大阖惯了的,脾性不同也是有的。”到底是亲闺女,谢太太道“我与娘娘,母女至亲。有话,我也便直说了。”
“母亲说就是。”
“娘娘,人都有立身之本。莫如这个孩子,我看她长大,她的确脾气大,但,不要因此就诟病她。谁都有缺点,娘娘要看的是,她的好处在哪?倘没半分好处,谁会对她的脾气一忍再忍?我此生,没见过比她更具眼光的孩子,包括我,都不及她。”谢太太认真道“当初,三殿下议亲时,你父亲让我同娘娘说…”
谢贵妃脸色一滞,拦了母亲的话“这些旧事,母亲提它做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