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姑母知晓外祖母病势好转,亦为开怀。”宜安公主也一样心情大好。
谢莫如早思量过此事,“这事且不急,待南安侯回来,自有分晓。”宜安公主是否西行,起码要在承恩公府与谢家有个分明态度后才好确定。
南安侯投军时刚满十六,彼时还是宁平大长公主当政。南安侯投军的事儿,没跟家里说,自己离家走到南安关。当然,他这
份,也没叫他从大
兵
起,但当时职位也不
,不过一小校尉。到如今封侯,要说没沾家族的光也不大可能,但南安侯自己实实在在的功劳亦是有的。
穆元帝的心思,寻常人当真猜不透。
果然,南安侯一回帝都,先清祖母“病”因,转
就去
里陛见,他直接就跟穆元帝坦白说了“圣明无过陛下,臣母已是糊涂了。臣代臣母请罪了。”说着又行了大礼。
谢太太有些不理解谢莫如为何对这位侯爵如此慎重,依年龄论,谢莫如生的时候,南安侯已经南去投军了。
宜安公主是最不愿意看到承恩公府与谢家生隙的,她还特意去了一趟谢家,谢太太难免提及寿安老夫人,宜安公主“先时多是昏迷,如今倒是清醒的时候多了,御医用心,痊愈也是指日可待。”
穆元帝“老夫人病情好转,朕也安心了。自老夫人病后,宁荣姑妈随侍左右,颇有孝行。三郎既归家,好生孝敬孝敬长辈吧。”
谢太太与谢莫如商量“公主倒好,偏生承恩公府…待寿安老夫人的‘病’痊愈,不若让公主西行,你二叔那里也有人照顾。”
猜透的那个,已经给穆元帝上书了。上书的是谁,谢尚书呗。
谢太太打算的好,唯一可虑,不过是时机不好拿
,公主
行不是小事,如今寿安老夫人“病情”好转,宜安公主可以走;倘承恩公府再
妖蛾
,宜安公主再走不了,怕真要坏事。
这样的人,起码比起宁荣大长公主,脑绝对够用。
谢莫如之所以会格外重视南安侯,原因也很简单,这位仁兄着实非寻常人。如宜安公主之父,今上青梅竹的堂叔晋王殿下,当初也是想报效朝廷,死活去西宁关为堂侄皇帝陛下打仗,这一打,就把自己给打死了,还害得老永安侯背黑锅。相对于晋王,南安侯就是另一
励志故事了。
谢尚书送走儿,回
就跟承恩公府死嗑。
南安侯见穆元帝不接这话,遂不敢多言。穆元帝结束这个话题,细问他南安城之事,南安侯在南安城多年,以此号封他,对南安城自然知之甚。君臣二人说了半晌话,中午穆元帝赐宴,南安侯又去拜见了胡太后,立刻就明白穆元帝为何把胡氏一门全都
了。胡太后一见他就说寿安老夫人的病,其忧心忡忡,绝对没有半
儿掺假啊。
其实依谢府门第,哪怕宜安公主不去,也不可能让谢柏边儿少人服侍。同样的,谢太太也认为现下与承恩公府不仅仅是政治立场分化的事情了,完全是三观在两个层次面儿上啊。宜安公主留在帝都,真上了承恩公府的贼船,
上还兼着谢家儿媳的
份,怕要坏事的。倒不若鼓动公主西行,与儿
在一
,夫妻两个
情有了,过一二年生养几个孩
,过起自己的日
,承恩公府不知不觉也便远了。
老夫人毕竟还没死呢。别家都是长辈死了,晚辈制守孝,人家寿安老夫人还有气儿呢,就先令人
替了承恩公一系在朝中的差使,陛下,您老这是什么意思啊?要清算舅家么?
说一回寿安老夫人的病情,谢太太转而又说起儿来,一句“不知阿柏到哪里了”就把宜安公主给
引过来,婆媳俩说起谢柏行程。谢太太暗叹,公主跟儿
情还是很不错滴,唯一可恨承恩公府太下作。
南安侯心里都不知说他娘什么好了,撺掇着老太太装病,把太后惊成这番田地,人家太后也是有儿女的啊。并且,人家儿女一个皇帝一个长公主,谁傻啊?就他娘的这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装病馊主意,有
儿脑
的都
俩人不要说有啥集,见面怕也从来没有。
谢太太笑容“谢天谢地。老夫人这一病,不要说殿下,就是我,也担心哩。只是想着,承恩公府侍疾,我纵使担忧,也不好多去打扰。如今老夫人吉人自有天相,大吉大利,
里太后娘娘若知
,也能放心了。”再不睁
,介时太后陛下亲去承恩公府,这位老夫人恐怕不死也要死了。
饶是宜安公主对政事不大,也觉着有些不对了。丁忧守制是应当的,哪里有家中老人生病,
弟便要辞官的呢?
南安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