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母虽然样样出色,连贾赦那般薄情重色的纨绔子弟都能牢牢握在手中,可惜却没什么享受富贵的命,寿命不长久,早早地香消玉殒了。说起来,这就是当人小妾的可悲之处了,就是再浑身绫罗绸缎、满头珠翠,就是得了个好听的姨娘头衔又能如何?生下的孩子还是不是要认正妻为母,只能称呼自己为姨娘,连一句阿娘也得不到,孩子是主子,她却是个半奴半主的二主子罢了。
生母死了,自己又不受父亲的重视,嫡母又是个一心钻到钱眼里的人,若不是自己养在老太太身边,她的手伸不过来,只怕连自己的那一点月例银子都要克扣了。想到这里,怎不令贾迎春五内郁结、忧伤苦闷?偏生生母的身份在那里摆着,又不是个正经的主子,就是丧事都不过是草草办了了事,自己连哭都不能摆在明面上,免得刺了嫡母的眼,回头给自己难堪。自己跟着老太太,老太太上了年纪,最是喜爱人高高兴兴地,厌恶人掉眼泪。
因此,这悲催的二小姐有泪也只能往心里流,憋得狠了,便发了高热,便被她捡了便宜,占了这具躯壳。她初来乍到,对这周围的环境并不熟悉,幸亏这个原主是个沉默寡言的,等闲轻易不肯开口,最是个没有存在感的,她便做了原主的样子,事事都不过问,她性子平和,素日贾母也不怎么注意她,更兼之邢夫人是彻底无视她,便无人顾及到她,倒是顺利地将事情抹了过去。
老宁国公贾演和老荣国公贾源兄弟两个,本来不过是两个乡下为大户人家种田的佃户,一年也吃不上几顿饱饭。前朝末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农民起义那是此起彼伏,各处都有揭竿而起的地方武装。两人一合计,这地再种多少年还是吃不饱,不如拼一把,跟着别人去打仗,也能混顿饱饭,若是有那富贵命,兴许还能博个封妻荫子。
两人说干就干,将家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都一锅烩了,大吃一顿,便投了军。也是两人命好,他们没少立功,渐渐从马前小卒做到了主子的心腹大将,等主子消灭了其他武装力量,登基称帝,便想着要对功臣封赏一番,两人便以历年的军功被封为国公。
随着太祖打仗的功臣里,四王八公是顶尖的爵位了,虽然没能封王,可兄弟两个竟同时被封赐为国公,可是独一份的,这等荣耀,也着实是令人艳羡不已。
有了爵位,兄弟二人想得自然就不是吃顿饱饭这样分分钟就能完成的小事了。前朝那些重臣家的女眷们,太祖自是纳了不少作为妃嫔,自己欢愉的同时,也没忘了功臣们。老宁国公和老荣国公也得到了太祖那贴心的赏赐,光棍多年的兄弟两个那是奋力耕耘,期望着老贾家子孙繁茂、绵延不绝。
许是他们兄弟二人杀孽过重,不管纳了多少美妾,寻了多少易生养的妇人,拜了多少送子观音,觅了多少生子秘方,又是如何播种耕耘,两人都只得了一个嫡出儿子,若干个庶出女儿,庶出儿子倒也不是没有,可是活下来的是半个都欠奉。等到两人再也努力不动的时候,只得死了心。
两人随着太祖皇帝马上打天下,手上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鲜血,才得来这泼天的富贵。可他们的后辈对武功却没什么爱好,加之老宁国公和荣国公倾慕书香门第的文化底蕴,自己却浑身冒着暴发户的气息,在同朝的文官跟前,总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似的。再想到还得提携同族的其他子弟,便出资在家开了族学,指望着自家子孙能学有所成,考中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