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公主,不要单独去其他地方就是了。”
清公主笑笑“你看着她,自然哪都是好的。”
“郡主如今也十一了,有些事公主不防提前考虑着,趁着陛下喜,娘娘也
兴的时候,先把事情给定下算了。”李嬷嬷小心地建议
。大周风俗,过了生辰就大了一岁了。
相反,儿王慎远她倒不急,只要儿媳妇家世还行,人品有个差不多,她觉得也就可以了,反正媳妇是要娶回来的,就算有哪里不如意,总归是可以教导的,她又不是靠苛待别人才能寻得存在
,自不会用不
的心机和手段对付将要和儿
在一起生活一辈的人。
王琳芝笑着应了,李嬷嬷这才放心的去了清公主那里“姑娘看事越来越透澈了,好多话我只说一半她就完全明白了。”
富贵人家的女孩儿,从一生下来就被养着,但嫁人以后却成了别人家的儿媳妇,要教敬公婆、伺候丈夫、和睦妯娌小姑,受苦受累倒也罢了,关键是有些人家会磨搓儿媳,规矩一
一
的。
因为生活闲适惬意,所以日过得飞快而毫无知觉。似乎转
间,儿女成行了。
这话虽然平常,但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李嬷嬷也笑“确实是好,跟我说‘一切要看陛下和父母亲的意思’。”
李嬷嬷的话说到了清公主的心坎里“不知不觉琳琳已经长这么大了。”
家世稍好一些的,这个时候就开始为女孩儿挑未来夫婿的人选了,品能力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挑婆婆和家风。
可清公主觉得满京城的少年,没有一个能
得上她捧在手心里养大的女儿,就是皇
也还差了一截。
但凡有些底蕴的世家,多有家规家训为立家的
本,这样家里
来的孩
,就算行为有所偏差大致上也不会太离谱。男主内,女主外,一般的媳妇和婆婆呆在一起的时间比和丈夫呆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若婆婆想要找麻烦苛待媳妃,丈夫再站在婆婆那一边,媳妇注定只有受气的份了。
昌盛帝肯定没有让王琳芝给他儿媳妇的打算,但却可以参考王家的意见和她自己的喜
,给她指一门好亲事,将陛下放在首位,这金大
是抱牢了。但王琳芝又特意表明了,这事她听父母的。
“一听说话就是极明白事理的孩,也难怪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喜
。”颇有一副为王琳芝自豪之意。
可以说清公主自从嫁给王惟一之后,生活一直是顺遂的,所以她希望女儿也能像自己一样,能够嫁到一个包容她、喜
她、
护她的人家。
“她年纪还小,哪有您说得这么好。不明白的地方,还请您多教导她。”清公主虽然也很
兴,但又和大多数
母亲的一样,时时刻刻都在为儿女担心着,总希望能为孩
们再多考虑一
,让他们不要走弯路才好。
清公主下嫁给王惟一的时候,婆婆已经不在世了,家里唯一的亲人就是公公王惟一,为人坦诚,
世大方,可惜好人不长命,正该享儿孙福的年纪,却早早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