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70章(2/4)

而自古江南就是文气荟萃之地,两榜士里一半都是江南学,能外放江苏学政,那就是今后江苏举的座师,更同未来许许多多的士都牵扯上了关系,不提别的,单是这关系网就已经极其珍贵。

荣三爷知崔氏不懂,可如今她也要跟着自己去赴任,总不能让她再这样一下去,因此:“这京官外放,例都要给各衙门送上别敬。这两日我去打听过了,我这样的差使外放,内阁阁员那儿,每人至少要两百金,六尚书要一百金,譬如吏、礼都格外要敬送,还有侍郎、都御使等要五十金,年谊世好一个都不能少,我算了一下,怎么也要五千金才够敷衍。”

而素来清贫的翰林心心念念所盼的就是外放差使,国监、詹士府都是没油的衙门,盼的也是外放。外放差使,差分三等。次一等是主考,即各省乡试主考,一趟差使下来,好歹也有数千金可得,都是官场例规,不是拿恶要。

所以,安国公发话,让崔氏和阿雾都去江苏。

崔氏不解地抬看了看荣三爷。

大夏朝的学政一职,多从翰林、詹、科、等衙门指派,不设品级,原先由什么官职充任,依然是什么品级,卸职后又回归原先的职位。而隆庆帝特特地将荣三爷擢为正四品,这就是为他到地方上同巡抚、知府等官员往来着想了。这是恩典,也是圣眷隆的象征。

在大夏朝,三品以上的官员可称大员,在京才可坐四台大轿,可拜相,可封疆,乃是官场上的一岭。

过得两月,江苏学政在役上病殁,此职缺,隆庆帝又特旨简,荣三爷升正四品詹士府少詹士,任江苏学政一职。

因为不仅荣三爷得去江苏,崔氏自己同阿雾也可一并随荣三爷赴任,这是安国公的意思,虽然气得老太太一天没吃饭,安国公依然不改初衷。

再说回荣三老爷回府后,崔氏将府里这两年的大小事情都说给了他听,自然少不了王姨娘同二老爷有了苟且,又私逃府的那一段。荣三爷听了倒没多大,虽则男人对绿帽的事情通常都不能容忍且要然大怒,可这事毕竟发生在荣三爷使外洋之后,当时事发时他没有在场,如今说起来,受也就不了。

是三品大员了。

只因荣三爷看就要龙抬,安国公不似老太太,妇人之见,他已经锐地觉察到国公府的未来只怕还得指靠在这庶的肩上,如今自己儿虽不说笼络,但也不能再视而不见,屈而不伸。

“什么,要这

况且此时,荣三爷的官运正火,隆庆帝将他充作经筵讲官,虽不是日日讲,但每月总有一睹圣颜,聆听圣训之时,随侍帝王侧,机会就多了许多。

而最优的差使就是荣三爷即将赴任的学差,即学政,主一省之教育科举。学差三年满,大省分可余三四万金,小亦不下万余金。

荣三爷的从四品如此说来,已经算是三品预备官员了,只要不大错,哪怕是资排辈,迟早也能升至三品大员,前途一片光明。

荣三爷在安国公跟前委婉地表示过,意思是“儿此去几年,边也没个人照看,木姨娘又是个木呆呆的,还是想要崔氏跟去服侍,何况阿雾也大了,自己也想空亲自抚养,今后嫁也要为国公府赚个贤名。”

荣三爷:“咱们手还有多少钱?”

安国公也不是不知老妻对三房的意见。如今老三升,崔氏和阿雾被她拿在手里还不知要怎么折腾,万一今后将父、母、兄弟的情分折腾得薄了,反而不

这旨意一下来,便是如今已经练得七分“泰山崩于前而不改”本事的荣三爷也忍不住兴奋地搓了搓手。他缺钱,这一趟下来今后在京里活动的银钱就有了。

前却有一过不去的难关,愁得荣三爷白发早生。崔氏见他如此,心下暗自纳罕,实在是以崔氏所见,日真是再也没有比现在更好的了。

“遇上什么烦心事了,我看你这两日都愁眉不展的?”崔氏将轻轻靠在荣三爷的肩,一手轻抚着他的

倒是阿雾在考虑,要不要将王姨娘在大老爷那里的事情一并揭发来,闹个一府三兄弟共用一妾的没脸事情,最好能提前分家。可这件事毕竟把握不大,阿雾还舍不得这步棋,因此忍了一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