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规矩李延庆也知一
,官员有朝廷的俸禄福利,他可以不用
,但文吏俸禄微薄,也没有福利,一般都是主官给一
福利补贴。
“为什么?”
“读过一年书,认识几百个字,当茶童必须要识字,否则没法跑送文书。”
“茶得不错!”
“多谢官人!”
“应哥儿是哪里人,来这里多久了?”
“不一定,监察御史一般只地方,如果开封府直接将案
移
给台院,那就由台院直接办案,如果觉得案情重大,那就需要上陈天
,天
批复后,就由御史台发起三司会审,还有一
情况是遇到举报,比如邀车架、上表陈情、击打登闻鼓,这
情况要注意,不能随便接下案
。”
御史台好一,但也要看各个主官的本事,好在李延庆有宝妍斋为后盾,他当然不用去搞利益
换、收受贿赂之类的下作事,他现在关心自己的职权,他可不是来御史台喝茶度日的。
将一只建德县烧制的黑釉茶盏放到李延庆桌上,李延庆喝了茶,茶粉研磨得十分细腻,冲泡起的茶沫鲜白均匀,味
很纯正。
李延庆便从屉里抓了一把钱给他“茶
得不错,应该打赏!”
“茶是从哪来来的?”李延庆又问。
应哥儿双手接过钱,兴兴走了,李延庆在
屉里发现一个铁盒
,里面装了满满一盒
铜钱,估计有两贯钱左右,应该是前任留下来的,他正好用来给茶童打赏。
“我就是京城本地人,家中贫寒,三年前御史台招募茶童,我便来了。”
“应该读过书吧!”
“会吗?”李延庆哑然失笑。
李延庆在河东军衙录事参军时也有茶童,朝廷是不会给茶童开俸禄的,他们的收
一般是从各
门的日常经费中开支,如果
事机灵,还会有
打赏钱。
这时,主事陶烨走了来,手书档案,宋朝已经有用
纸糊成的档案纸袋,每个案
的资料都集中放在一个袋
里。
陶烨退下去了,李延庆拾起三只厚厚的档案袋,他发现其中一只袋上盖有‘三司会审’的印章,便取过来细看,袋
封面上写有案情,‘林灵素遇刺案’,墨迹有
褪
了,他再看下面的时间,竟然是一年前发生的案
。
陶烨笑着解释:“御史台是负责监察百官,但一般老百姓可不
,什么争房夺田,什么妯娌之争,他们都会跑来打御史台的登闻鼓,尤其我们隔
就是开封府,经常会
现打错鼓的情况。”
“是茶,每房御史每月有五斤茶饼,都是上好的徽州茶,其他茶
都是现成的,若
什不够,可以去内房领取。”
所以主官必须要有一额外的收
才行,光靠自掏腰包是负担不起的,如果正好是无权无利的清
衙门,下面文吏的日
就比较难过了。
“不!不!三司会审的案不多,一年也不超过十件,还是御史台自己的案
,比如御史弹劾某个官员,必须要有依据,这个依据就是要去调查,一般是监察御史去调查,然后送来台院复审,也就是送到我们这里,我们复审没有发现问题,然后加印送给弹劾御史,由他们举证弹劾。”
“这是刘御史留下的三个案,没有来得及审完他便被调走了,所有案
卑职都很清楚,御史若有疑问,卑职会解释。”
“案你先放在这里,我来问你另一件事,我所有经手的案
都是三司会审吗?”
“这是最常遇到的事情,昨天还有个老者跑来打鼓,告儿不孝,他们心急,也不
是御史台还是开封府,看见一面大鼓就冲上来了。”
“多谢小官人夸赞。”
=====
“卑职告退!”
“必须要由监察御史去调查?”李延庆又问。
李延庆笑了起来“我知了,我先看看卷宗,有什么事再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