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五十二章新官上任(2/2)

大宋朝廷官署的布局有些奇怪,并不是所有的朝廷门都在皇城内,相当多的朝廷官署修建在皇城外面,和各商铺混在一起,象五寺三监、太晟府、太常寺、左藏库等等,另外御史台也不在皇城内,而在西角楼大街南面,靠开封府,另一侧的隔却是家茶馆。

一番推脱之辞听得李延庆默然无语,沉一下,李延庆问:“不知下官负责哪一块职事?”

在御史中丞下面又有台院、殿院和察院三个门,其中台院有侍御史六人,殿院有殿中侍御史九人,察院有监察御史十五人。

众御史都十分客气,和李延庆一一拱手见礼,不多时,迎仪式结束,众人也都各自回了官房。

还有这幅江山行旅图,远山隐约,江东去,一间茅屋掩映在山中,门旗幡上飘着一个‘酒’字,整幅画没有一个人,却让人觉到一个长途跋涉的旅人看到酒馆时的欣喜,这意境可不是一个十岁小娘能画得来。

喜鹊一下有了兴趣“要我打听谁?”

张洵是湖州人,材中等,十分明能,他是政和四年的赐,便一直在御史台任职,从九品的主事一步步升为从七品的台院主簿,主台院和察院的内事务,另外还有一名主簿则负责殿院的内事务。

在宋朝很长一段时间内,御史只是寄禄官,没有实权,不理御史台事,监察事务实际由门下省给事中、拾遗等官充任。

“这几天你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请你帮我打听一个人。”

御史台的真正主官是御史中丞,从三品官,目前由吏侍郎王安中兼任,前任御史中丞便是刚刚升为宰相的权臣王黼。

“没有人给你说吗?”

御史台占地约一百二十亩,由青石修砌一座台,台上三座完全一样的楼阁呈品字型分布,这三座楼阁便是御史台的三院,台院、殿院和察院。

她心中忽然对这个曹蕴充满了极大的兴趣,说不定这个曹蕴将成为夫郎的正妻了,可是自己很不方便门,怎么才能打听到这个曹蕴的底细呢?

王安中又笑:“我虽为御史中丞,但也只是兼任,主职还是在吏那边,平时也不太会过问御史台之事,可能也没有时间指你,有什么不懂之,可以多问问其他同僚,实际上,你们的职事都很独立,权力很大,甚至连我都无法过多涉,最多只能提提建议,你多谨慎一就没有问题了。”

素昧平生就居然称兄妹了,应该写"东京曹蕴李官人赠联,以书礼谢之"这才是正常的回谢吧!

说完,王安中便匆匆走了,他把李延庆给了主簿张洵来安排。

三院中,以侍御史的品阶最,权力最大,他们负责纠审百官,分为兴举百官、閤承诏、弹劾、审问、公廨、杂事等等,六名侍御史各司其职。

“要我什么?”

可见这句话中义不简单啊!

思思犹豫一下说:“一个曹家的小娘。”

房间,取了那幅画和那本书,书是,也就是王维的诗集,翻开第一页,一行娟秀的小字现在前,‘小妹曹蕴谢延庆大哥赠联之谊’。

王安中一招手,走上来一名三十余岁的官员“这位是台院主簿张洵,他负责台院的日常事务,李御史有什么需要,直接找他就是了。”

“每天都差不多吧!也谈不上很忙,思思有什么事?”

而在元丰改制后,御史台才重新恢复了应有的权力,目前御史台的主官是御史大夫,这个职位一直空缺,即使有任命,也是一个和御史台无关的虚官。

大堂上响起一片烈的掌声,王安中又给李延庆介绍了其他五名侍御史“这位是杜御史,在御史台已为官二十年,资格最老,目前掌兴举,这位是王御史,负责閤承诏,这位是赵御史,主弹劾”

另外各院还有主簿、录事、主事、令使、书令史、亭长等等职务若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官僚监察、审系。

李延庆摇了摇,王安中笑:“我还以为你已知呢,之前负责审问的刘霖调走了,你就是接任他的职位,主审问。”

“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郭思思连忙走房门“喜鹊妹妹,今天很忙吗?”

张洵拱手对李延庆淡淡:“久闻李探的大名了!”

在台院的二楼内,御史中丞王安中为李延庆举行了一个小小的迎仪式,台院的五十余名官吏排列在大堂上,王安中满脸堆笑,对众人介绍李延庆“李御史是我大宋栋梁,虽然很年轻,但其卓越的才能获得天肯定,得以破格提,相信他完全能胜任御史之职,为天分忧,成为我们楷模和榜样,请大家迎李御史正式加御史台。”

思思嘴角一丝笑意,难夫郎的桃运真要来了吗?

就在这时,门传来喜鹊的声音“思思,我也要走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