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是那份清单的副本我已经看到了,你要的那张古琴在二百八十一号大箱内,在第二十四号沉船中。”
“杨二叔怎么有空过来?”
昨天李延庆稍加试探,栾廷玉便了破绽,象他这
武人,恐怕连黄
写的字是什么样
都没有见过,还不用说仿造一张古琴了,他居然还知
王羲之的。
李延庆有时候也不得不佩服父亲的雷厉风行,一旦决定了就立刻着手,他去给师父奔丧那天才决定另开一家中档胭脂铺,没想到这才两天,就开始去牌匾了,还居然叫
染红李记。
“小官人回来了!”
李延庆伸手取过酒壶,给自己斟杯酒,一饮而尽,最后的酒钱还要自己帮他付。
距离御街店铺还有数百步,李延庆忽然发现了一条长长的队伍,这支队伍竟然排到了一里外的朱雀门,他快步向前走,果然,这支队伍的起正是原来的王家胭脂铺,现在已挂上了宝妍斋的大牌
。
很显然,仿造古琴是有人替他准备好,他们已经商量好了对策,李延庆怀疑栾廷玉的真正目标是,古琴只是他的一掩护。
李延庆刚说完,栾廷玉便起
,向李延庆抱拳行一礼,转
向匆匆而去。
李大当然不只是说说而已,所以当宝妍斋总店迁到御街后,新桥那边的店铺就
给了杨信,杨信荣升为杨掌柜。
李延庆听他话中有话,连忙追问
:“新桥那边铺
决定改名了?”
李延庆望着他走远,不由冷冷一笑,天字号的冷血杀手居然痴情于一个女人,听起来都是那么荒诞。
虽然知栾廷玉没有说实话,但李延庆也并没有回绝他,五十艘大船的财富与他无关,他也不过是
个顺
人情罢了。
“那好消息呢?”
“新桥那边的李记新招牌要后天才好,这两天正好稍为空闲,便过来帮帮忙!”
李延庆再抬望去,在店铺大门上方挂着一块斗大的牌匾,上面是天
赵佶的御笔手书‘宝妍斋’三个大字。
“那存货够不够?”李延庆又问。
“说起存货真是让人意想不到,我们接手染红王家胭脂铺的时候,居然在他们库房里发现了满满一房间各原料和胭脂,都是从前胭脂铺的库存,官府拿着它们也没有用,五百贯钱甩卖给我们,我们清
了一个晚上,里面的存货至少价值五千贯,品质都还不错,这批货
就换了个名字,变成染红李记胭脂,这两天我们一直在忙着整理这些货
。”
只见在店铺的台阶上,摆放着一张大柜台,上面密密麻麻叠放着**式的小木盒,三名女店员忙得脚不沾地,两人负责收钱,另一人负责装袋发货。
李延庆这才想起,染红王家胭脂铺是突然被查封的,确实应该有不少存货,一般都是连着店铺一起拍卖,店铺没有卖,存货当然也就白白便宜了他们。
从洲西瓦肆来,李延庆又匆匆赶到了御街,这两天他一直牵挂新店铺的情况,虽然目前人手已经足够了,但御街新店开业会不会惹
什么势力,李延庆还是有
担心,正如他父亲所言,在御街开店,不仅意味着
大的本钱,也意味着
大的势力。
这时,满大汗的李大
一路小跑从店里
来,对杨信
:“二郎,店里的玉脂只剩下五百块了,你去把所有
好的玉脂都运来。”
…
只见后站着一个笑眯眯的男
,正是杨姨的兄弟杨信,杨信给李延庆的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武大郎’,
材矮小,四肢短
,长一张大圆脸,小
睛小鼻
,脾气尤其和善温顺,每天总是笑眯眯的,父亲李大
总说他是当掌柜的料。
自己去中牟县才短短三天时间,玉脂就变得如此火爆了吗?店堂内也是人如织,挤满了前来选购胭脂、香
的女客,只见吴掌柜满脸笑呵呵地在门
迎客送客,不断解决各
各样的小问题。
杨信“东主说已经决定了,改名为染红李记胭脂铺,卖
价廉的脂粉和香
,其实品质和宝妍斋也差不了多少,但牌
不一样了,价格比宝妍斋便宜一半不止。”
沉船全挖
来,这是三天前
的决定,原因和你告诉我的理由一样,天
担心里面的名贵字画会被
浸坏,他已下旨让御史中丞王黼为特使,两天前已赶赴苏州。”
李延庆当然知栾廷玉并没有完全对他说实话,或许他是想把古琴送给某个女人,但他一定还另有目标。
“小二,结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