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第一百零一章 县试初考(上)
李冬冬一去三个多月没有半点消息,也不知dao蚊香有没有zuochu来?或者在市场上有没有大受huan迎?
但一叶可知秋,在汤yin县专卖新chao品和奢侈品的汤记杂货店中没有看见蚊香chu现,就说明李冬冬的创业暂时遇到了困难。
只是李延庆暂时没有心思过问李冬冬的事情,炎热的夏天过去了,现在已到九月,一场极为重要的考试即将来临,这便是发解试的第一场考试。
宋朝不像明清,明清必须童子试通过后才lun到解试,而宋朝发解试就是法定科举的第一步,也叫州试,但如果不加以限制,几乎所有的读书人都会一窝蜂地跑去参加解试,增加考生和考官的负担,也会造成严重的鱼龙混杂,不利于选ba优秀人才。
所以宋朝对参加发解试的士子也有一定的资格限制,办法一般有两zhong,一zhong是担保制,由三名举人进行担保,另一zhong是推荐制,也就是由各县推荐士子去考试。
但如果考生作弊或者水平过于低下,一般都会连累到担保人,严重影响担保人的前途,所以愿意当担保人的举人越来越少,各县的推荐便成了主liu。
为了推荐合格的人才去参加解试,大bu分县份都会在解试前两个月举行一次选ba考试,这zhong选ba考试到了明清后便渐渐形成了童子试。
汤yin县也不例外,每年重yang节后,便由知县或者县丞在县学举行正式的选ba考试,只有选ba考试通过才会被县里推荐去参加发解试。
自从王安石改革太学制度后,各州普遍设立了官办州学,这样一来,县学的选ba考试便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它同时也是县学的毕业考试,统称为县学大考。
不过因为是县里自行命题,一般很简单,liu于形式,而且作弊现象十分严重,基本上都是全bu通过。
但今年发解试改革后,九月的县试就和从前完全不是一回事了,它成了发解试的组成bu分,称为县试,由州府chu题,州府派官员来各县主考,更让考生们恐惧的是,上个月州府颁布了正式通知,这次汤yin县试只录取前一百名。
也就是说,只有一百人有资格去参加正式的发解试,汤yin县以前每年都有四百余人涌去安yang参考,今年却只有一百人有机会。
…
在县试前一天的饭桌上,张显匆匆坐下,便瞪着熬得通红的yan睛对李延庆dao:“老李,我告诉你一个不幸的消息,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相州籍的解试考生已经统计chu来了,共有七十五人。”
“哦!”李延庆淡淡地回应一声。
张显几乎一夜未睡,就是要急着告诉李延庆这个重大消息,但李延庆却显得有点漫不经心,着实令张显gan到失望。
他有点着急dao:“你不明白我的意思吗?一共才有十五个举人名额,相州内bu本来就竞争很激烈了,现在外面又跑回来这么大群狼,哪里还有我们份!”
若是往常,李延庆一定会很吃惊这个消息,但现在他至少还有一半诠释没有仔细研读,诗一首没zuo,刑律也一个字也没背,他对考上举人已经没有了最初信心,竞争对手再多他也不在意了,颇有点虱多不yang,债多不愁的gan觉。
“现在别guan那么多了,还是集中jing1力应对明天的县试要jin。”
现在李延庆有点底气不足,对明天县试也开始jin张起来了。
正在喝粥的岳飞gan觉到了李延庆的jin张,忍不住笑dao:“老李不会这么没有信心吧?”
“当然没有信心!”
不等李延庆回答,张显先给众人倒苦水了“这次汤yin县一共有五百三十人报考发解试,安yang县有七百余人,临漳县有四百余人,林虑县也有三百人chutou,加起来就两千余人了,县试就淘汰一千五百人,只剩下五百人参加正式解试。
然后太学、国子学和四大书院又要来七十五名高手参加竞争,他们还不用参加县试,最后朝廷只给了十五个举人名额,你们说这难度有多大?”
王贵三人同情地看了一yan李延庆,那yan神里颇有一zhong‘幸亏自己没有选择科举’的庆幸。
李延庆苦笑一声dao:“以前是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才发现三经新义的博大jing1shen,象一片shen不见底的海洋,我现在才刚刚看到大海,连鞋都还没有shi,想想就害怕,我拿什么去参加科举?难怪师父一定要让我读两年县学再参加发解试?我现在才懂师父的苦心。”
岳飞点点tou“实在不行就去读三年州学,然后再参加发解试,那时你也才十六岁,我觉得这样更稳妥。”
“老李,要不就去考武举吧!这样咱们兄弟四个又在一起了。”王贵嘴里sai满rou包子,han糊不清地说dao。
汤怀摇摇小折扇,撇撇嘴dao:“最多三兄弟在一起,一般而言,你王贵十有八九考不上武学,回家去喂猪。”
王贵恨得拾起一个包子sai进汤怀嘴里“我现在就在喂猪!”
“行了,你们两个别再胡闹了!”
岳飞制止住王贵和汤怀的打闹,又对李延庆dao:“我前天回家见到师父了,他让我给你带几句话,只是我看你复习太忙,就想县试后再告诉你。”
李延庆jing1神一振,连忙问d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