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3章危机暗伏(6/6)

时汪精卫身被三枪,一穿左臂而过;一伤左腮;一由臂部再射入背部。送入鼓楼中央医院,由卫生署长刘瑞恒亲自施行手术,只取出了左腮部的碎骨与弹片;背部夹在脊椎骨第五节的那枚子弹,送到上海请留德骨科专家,宋子文的表兄牛惠霖开刀,亦未能取出。

当时牛惠霖曾说,弥留背部,一时并无大碍;但十年以后,子弹中锈;锈毒入血,可能危及生命。结果到第8年——自民国24年至民国32年,牛惠霖的”预言”开始应灵了。

这年从8月里开始,汪精卫就感到背部时常发痛;渐渐蔓延至胸部及两臂。到得12月里,情况显得相当严重;日本军医提出警告:倘非作断然处置。性命不保。

所谓”断然处置”便是再一次开刀,将极可能已生锈的子弹取出来。为此,陈公博、周佛海召集要员开了一次会;最后由陈璧君决定:接受日本军医的建议。

于是,由日本军医部队的长官,本为外科名医的近藤亲自操刀,果然,名下无虚,当时刘瑞恒、牛惠霖束手无策的那颗子弹,近藤只花了20分钟,就把它取了出来;手术经过,据”公报”中说:“极为良好。”

初期的情况,确是很好;但诚如牛惠霖所说,锈毒已渗入血液,所以在开刀以后的三星期,寒热复作,创痛再发,一病倒就岂不得来;经常须召陈公博进京,”上海市政府”的大权,落在”秘书长”吴颂皋手里。

这吴颂皋是周佛海的儿女亲家;看出陈公博势将常在”中枢”便托日本”驻华大使”谷正之,向陈公博进言,希望”徐庶走马荐诸葛”保他继任。陈公博拒绝了;他心目中早有了”荐贤自代”的人:周佛海。

这样迟延了两个月,汪精卫的病体,益发不支,召集中日名医会诊,断为”压迫性脊髓症”日本方面的意见,认为仍须开刀割治。但手术相当麻烦,且须绝对保持安静,倘在南京,自不能完全摆脱公务;所以坚决主张,应该送到东京去作彻底治疗。

彻底治疗能不能痊愈呢?没有把握;甚至五十对五十的成败比例亦不到。因此,便有了两派主张,一派赞成,送日治疗,痊愈虽无把握,至少有希望;一派反对,而原因却只意会,汪精卫要死也应该死在中国。

但不管赞成、反对都无用处,只有陈璧君的主张才管用。她决定将汪精卫送到日本;时为民国33年3月3日。在用担架抬上专机以前,力疾作书:“铭患病甚钜,发热五十余日,不能起床,盟邦东条首相,派遣名医来诊,主张迁地疗养,以期速痊。现将公务交由佛海、公博代理,但望早日痊愈,以慰远念。”写完重看,将”佛海、公博”的名字勾了过来;确定了陈、周在汪政府中的地位。

于是陈公博以代理”主席”的身分,提名周佛海接任”上海”市长;而周佛海却不愿继任。此举多少出乎陈公博的意外,自然要追问原因。

“我的事够多了;上海的情形又如此复杂,若非全力以赴,鲜有不愤事者。我怕顾此失彼,甚至两头不讨好,不如慎之于始为妙。”

周佛海说他事多,自非虚语,财政经济不必说,对日外交亦大部分由他主持;此外还掌握着一个实力相当坚强的税警团,同时各地”和平军”的首脑,如孙良诚、吴化文;以及为了防备共产党,特派军人担任江浙两省省长的任援道、项致庄,有事亦都要跟周佛海商量。这些陈公博都很明白;问题是,除了周佛海,更无第二个人能够接替。

“我也不是最适当的人选。”周佛海问道:“你总听说过传得很盛的流言,说日本失败以后,对上海将会有怎样的一个处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