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法案;规定”皇帝死后,由子继之;如无子则由孙继之;如无子无孙,则由弟继之;如无弟则由弟之子继之。”
溥仪的长辈,包括他的祖父醇亲王奕譞,父亲摄政王载沣,伯父德宗景皇帝载湉,由于慈禧太后的喜怒不测,都被折磨得有了神经衰弱的毛病;溥仪禀承遗传,而且自幼至长,经过无数风波,从到”满洲国”发现关东军的淫威,比传说中慈禧整人的手段更可怕,因此,他像他伯父那样,也是无嗣,也是神经极度衰弱——这个毛病的特征之一,是疑神疑鬼,终日不安;关东军所授意的”帝位继承法”一出现,在他的看法就像40年前慈禧立”大阿哥”那样,”废立”的先声,”皇位”要不保了!
不但”皇位”不保,还有性命之忧。谁都看得出来,”帝位继承法”前面的几条,只是”聋子的耳朵”徒有其形,真正的要点是在”弟之子继之”这5个字上;说得明白些,日本要一个日本血统的”满洲国皇帝”也就是由嵯峨浩子的儿子来继承大位。
然则,如何才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呢?溥仪跟他的两个妹妹,韫和与韫颖私下密议过;认为当年立”大阿哥”时,德宗多少视皇位如鸡肋,真要其去,亦无所留恋,所可用自己情愿逊位的方式,达成慈禧的愿望,不至于非驾崩不可。但是此刻的溥仪,却不能用此方式,何况他本人并不像德宗那样,有必要时不妨放弃皇位打算。
更有一点不同的是,当时既有保驾的大臣,也有”保皇党”内则肃王善耆和炙手可热的大学士军机大臣荣禄;外则刘坤一、李鸿章、张之洞这一班朝廷视之为柱石的封疆大臣,连”废立”都表示反对,更何况要害德宗的性命?
这一有利的条件,在溥仪并不具备,他不但没有保驾的”大臣”连一个可共心腹的人都没有,因为吉冈监视得很严。眼前唯一能替他分忧的,只是两个妹妹,可是她们的力量有限,除了替他出主意以外,别无用处。
两姊妹为他出的主意是,必须对溥杰夫妇,加意防范。她们的看法是,日本人可能会毒死溥仪,让溥杰得以继承皇位,如果溥杰生了儿子,日本人又会毒死溥杰,让他的儿子来做皇帝。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日本人眼前的目标是溥仪。
因此,等溥杰带着新婚妻子回长春以后,兄弟间的一道鸿沟,立即很明白地显现了。溥仪再也不敢跟溥杰说一句心里的话;有时溥杰邀请溥仪”临幸”对于嵯峨浩子亲手所做的菜,他必得等主人夫妇先动了筷子,方敢进食少许。这种戒慎恐惧的神情,溥杰夫妇都看了出来,为了免得自讨没趣,就再也不愿请溥仪吃饭了。
约莫半年以后,传出来一个”喜讯”嵯峨浩子怀孕了。这一下,溥仪更觉紧张;不过他也不便过分关切弟妇怀孕这件事,只是在暗中不断占卦,从”诸葛马前课”到牙牌神数都试过,但始终不能确定,嵯峨浩子生的是男是女?
幸好,嵯峨浩子生的是个女儿,溥仪得以暂时松一口气,但隐忧始终存在。溥仪更寄望谭玉龄能为他生一个儿子,即令生子在五岁便须送至日本教养,有他亲笔所写的承诺书;可是毕竟是自己的骨肉,而且是纯粹的满族血统。
这几乎成了妄想,他自己知道,谭玉龄也知道,她是早就看透了,”满洲国”的天下如能存在,迟早必归于日本。未来尚不可保,何必又把过去看得这么认真!她的观点影响了溥仪,终于将奉天照大神为祖先这件事抛开了。及至谭玉龄一死、更使得溥仪只剩下唯一关心的一件事,就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