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自从走下辉煌的政治舞台后,不敢闲着,不知从哪座山宝刹求来了得
僧的锦
妙计,乘着改革开放的浩
风,倾其所有下海经商,成为文星镇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你以为自己是谁啊,人家的家务事都要你来,你算哪门
葱啊?”
偷偷地参了我父亲几本。
一向喜附庸风雅的父亲闲来无事,在家门
贴了一副上联,叮嘱镇民“有事当前勤问我”声称有谁能够对
下联就奖十张“大团结”(这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父亲津津乐
的“绝对”三天后不知被谁趁着天黑在门外糊了一下联“无论如何莫理他”对仗虽不十分工整,却足够把一个想要显摆自己优越
的父亲大人气得不行。
张别离大法官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在新郎和邻居幸灾乐祸的劝勉下悻悻地落荒而逃。
父亲措手不及,不但丢掉了上文星镇镇长的
翎,而且还被勒令作
刻检查,并
以七十七元七角七分的罚款,真是气上加气。
这一天,镇上有一对新婚燕尔的小两不知由于哪方面的稍微不和谐拌了嘴。父亲心想才结婚三天就吵架,这以后的日
怎么过啊,还不把文星镇给抬起来?快
加鞭赶到事发地
现
说法,无非是要求这小两
严肃而认真地
行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料那从小
生惯养的新娘
可不是好惹的,把未消的余怒全
发
到瞎掺和的父亲
上:
虽然是债台筑,父亲却依然陶醉在对过往繁华的回忆当中,丢不开当初人人景仰的张大镇长和文星镇首富的
丽
份。他一直
信自己
人一等,文星镇事无
细都应该征求他的意见。事实上,他也是这样
了。东村的儿媳打了公公一耳光,他义正词严地去为公公讨还公
;南村文八爷的烟
不小心把文八
的被
着了,他声
俱厉地痛斥文八爷的罪恶行径;西村六岁的文小明偷了
五
钱买了冰
,他兴师动众地把文小明的老爸骂得狗血淋
说什么“
不教,父之过”;北村的文三
待从宁夏远嫁过来的儿媳,他也要苦
婆心地对文三
行批评教育。
开始的几年,可能是由于缺乏竞争对手或是时来运转的缘故,敢为天下先的父亲很是发了几笔洋财,一跃而成为文星镇首富。在一片麻声中,只读过半
《论语》的父亲虚荣心极度膨胀,不惜血本
了大几十万盖了一幢让文星镇绝大多数镇民
的豪华小别墅,那个曾经被人唾弃的离任镇长“张三胎”赫然又成了文星镇最受人尊敬的主儿。
父亲原本是不喝酒的,听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后,开始贪上了杯中。父亲原本吃不惯辣椒,自从知
泽东不吃辣椒不革命后,开始猛吃辣椒。父亲原本也
父亲无视母亲五次三番叫他少闲事的劝告,自欺欺人地陶醉在“文星镇的包龙图”的光环中,一厢情愿地认为没有了他文星镇的日常秩序简直无法维持,却不知
自己在左邻右舍表面的唯唯诺诺中,已把男女老少各个阶层得罪殆遍。
父亲满以为他的财运会如同滔滔江般永垂不朽,一直发达下去。孰料到了20世纪80年代后期,江湖上风起云涌,各路英雄好汉纷纷显山
下海淘金。他们大学里学的是《拉
的侄儿》,
基雅维利,玩起商战中的
谋诡计来,我父亲哪是对手!父亲被连坑带骗了好几次之后,财运是再而衰三而竭,生意一亏再亏,把积攒多年的老本赔了个
光。
父亲不甘心就此收山,东拼西凑借了一大笔钱企图重振旗鼓东山再起。然而,他那一不能够与时俱
的经营策略和一成不变的生意经终究无法适应你死我活的当代商战。父亲虽然想尽各
办法企图力挽狂澜,奈何能力有限,终归无力回天,再加之年事已
,
此生无望,于是颇
下世的光景来。
父亲从这一事件之后,大概也估摸到了自己现在在镇上的真实地位,本想收敛一下自己好为人师多闲事的脾气,只是一旦两杯猫
下肚,就又忘记自己是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