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
一次伟大的背叛,就像猫和虎的中国童话。叔叔很认真地叙述他这一篇致命的文章,
了许多注释,生怕我们不懂也怕我们看轻了它。这文章有一
刻骨的天真烂漫,令我们微笑不已。第二次听到这文章是在某个刊
举行的笔会上,一日傍晚,参加笔会的人们走在夕照下的海滩,叔叔以自嘲的
吻告诉我们这个几乎置他于死地的小文章,他嘲讽当年运动的荒诞不经,多少纯洁青年的命运被这荒唐历史演绎而摆布,一个偶然的行为却可成为决定生死的事故,这便是宿命吧!他三言两语地说完文章的内容。那文章显得既简练又富有
义,展
了一个青年的文学才华。这篇文章第三次
现是在叔叔发表于某杂志的文学小传里,这一回已是一篇真正的“伊索寓言”对当时的世事,充满了
有先知意味的讽刺,作为
女作排列在叔叔的写作历程里,使叔叔的文学生涯一开始便充满了大祸临
的灾难意味。后来我还听别人第四次说起过叔叔的文章。那是一个老
猾的家伙,在改革开放的时代里,他到
声称自己是一名“漏网”的右派,所以没有
帽完全是由于侥幸和偶然。他说他其实是一个真正的右派,叔叔则是个假的,而且在叔叔的档案袋里,装满痛哭
涕卑躬屈膝追悔莫及的检查。他又顺便提到叔叔的文章,说那文笔糟得很呀!不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之所以成了右派,完全是为了凑数。这真正是个错划的右派啊!他脸上布满了痛心的表情。这是叔叔
走红的时候,几乎成为我们这些人的
神领袖。所有的人全都分成两大派:一派是崇拜他的人,一派是中伤他的人。所以,此人提供的情况立即被排除
考虑的范围。我只需从叔叔的三次叙述中挑选一次,作为我讲叔叔的故事的材料;或者是将三次结合起来,这符合我们一贯遵循的创造典型人
的原则。我想:我选择第一次叙述中的那一个真诚的纯朴的青年,作为叔叔的原型;我选择第二次叙述中的那一个他
有的宏观能力且带宿命意味的世界观,作为叔叔的思想;我再选择第三次叙述中的那一篇才华横溢的文章,作为情节发生的动机。这便奠定了叔叔是一个文学家的天才命运的基石。现在,叔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致可以确定了。
叔叔就这样成为了一名年轻的右派。当时,他年轻得还没得及谈恋,所以他和别的故事里的右派所不同的是,他没有女朋友,因此就没有人与他联手演
伤
的离别剧。他背了一个简单的铺盖卷,去了青海。去青海的这段路程,我们可从许多“右派”的回忆录里获得印象:大雪苍茫,车在暗夜里行驶,几临
渊和悬崖,宛如一只白
的虫蚁在千沟万壑里爬行。在叔叔
边,有一个老人,教授模样,慈
地问他有多大年龄,又说叔叔和他第三个儿
一般大。当别的右派熟睡的时候,这老人给他讲了一个俄罗斯童话,关于喝鲜血而活三十年的鹰和吃死尸而活三百年的乌鸦的故事。当鹰尝了一
死尸的腐
之后,腾空飞起,说
:我宁可喝鲜血活三十年,也不愿吃死尸而活三百年!老人的童话在这雪夜行驶的货车里产生
奇异的效果,青年右派虽然还不能理解童话的
义,可是却被这忧伤又激昂的气氛
动了。后来,那老人与他分在农场的两个大队里,他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一个夜晚就像是一个梦境,却留给青年一个童话。从此这个童话就存在于他的心间。他认为这童话是教导人们要有意义地活着,要健康的人生而摈弃腐朽的人生。他引申到他的错误,心想自己险些儿误人腐朽的人生,于是努力忏悔,恨不能脱胎换骨。可是后来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里,他开始怀疑
:什么是腐朽的人生?什么又是健康的人生呢?他想他那赎罪的半生经验是绝对算不上健康的,他想他半生的经验全是为了向人们证明他是个诚实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