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三章释怀(2/3)

我心中一凛,转快步向那间雅室走去。雅室门闭,低垂的窗纱纹丝不动,仿佛里面本没有人。这雅室与我和老师刚才坐的位置只一墙之隔,如果里面的人没有听曲观舞,留神细听,我和老师说的话,岂不是全都要落他耳里?

室内的人没有回答,我在纱幔前坐下,问:“你怎么会在这里?”

朝廷目前任命官员,采用征辟、荐举、恩荫三。其中荐举法除了官员推荐其所知的能人以外,还包括自忖有才者往公车署投书自荐求职。这形式的自荐,不拘门第,自荐者需要书答公车署中天所设的题目,也带有一定的考试质,但还不算正式科举。由于自荐者如果并无真实才能,往往会被治以欺君之罪,所以真正以自荐官的寒门弟极少。楚国王廷开科取士任官,这是摆明了要与朝廷目前任官多为世家弟的制度抗衡,争取寒门士的支持。

我呼了几气,才伸手去,想将纱幔撩起。可那只惯了手术训练、素来平稳的手,此时却微微地颤抖,分明不听我的使唤。薄薄地纱幔在我指尖,随着我的手指的颤抖而微微浮动,但我却始终没有将它撩起,可我也没有将手收回来——撩开,我不想;放下,我不甘。

“上个月,楚国王廷未向朝廷请示,就自行颁发了一开科取士的政令,在楚国境内自行任官,我想来民间听听议论。”

我凝滞的手终于收了回来,霎时间有些虚脱的觉,心里所有错综织的觉,都汇成了一声叹息:“竟然是你,果然是你——”

靠得近了,便能看见室内那人坐在案前,腰得笔直,仿佛与我一样,都因为张而全,以至于想将势放柔和一些,也是不能。

谁在看我?我脚步停止,忍不住转向目光投的方向看去。我一回,那目光便倏然收了。看方向,那看我的人,可能就在老师和平舆王所坐的雅室旁侧。

开科取士的政令,楚王明目张胆地发布来,那是明说他已经不再掩饰独立之意,正式地于中央政权形式之外另立一行政制度了。

我隐约记得科举能够顺利推行的前提条件是连历战,士族的政治控驭力已经跌到了谷底,无法维持政治局面。可如今的天下并没有大的战,士族势力仍盛。

“开科取士固然能够收拢寒

我怔然不解,重复问了一句:“楚国王廷开科取士?”

这一走动,我突然觉得后似乎有目光投注在我上,随着我的走动而游移。

“消息还没散开,民议还听不端倪。不过…开科取士,是彻底绝士族势力盘纠的妙法,我那叔叔能想到此法与朝廷对抗,果然才非常。”

门内还垂着一层纱幔,纱幔隔着,一时还看不清里面有什么人。可心间那女特有的直觉,却已经告诉了我,那里面坐着的人是谁。能这样叫我心如鼓,直觉的想要接近,但又害怕接近的人,除了他,还会有谁?

夏日院中的木葳蕤,菖蒲青葱,我走雅间,看到外面一簇开得艳盛的翠雀草,忍不住隔着廊栏伸手抚了一下,心有所,叹:“谢需时日,此心此意难为情。”老师拿平舆王来探我的心思,实在是大错特错,除了让我被得太急,反而陷了危险的情境外,于事无补。

这声音我能听到的机会不多,然而由于心里不知不觉地想得多,以至于它耳明明陌生,但心里却觉到了无比的熟悉。

室内无人回答,里面却“咚”的一声,似是有人将酒杯放回案上时,由于心绪杂,手力拿不准,放得太重。我的心被那“咚”的一声响惊得提了一下,呼一滞,一属于女特有的直觉,令我猛地冲到室前,推开了室门。

师替我挹的渌酒饮尽,还杯于案,轻声低喃:“老师啊老师,我知你用心良苦。可有些女儿家的心思,不是说忘就能忘,说断就能断的啊!”一个理智冷静的人,能控制自己的行动,控制自己的思想——然而,那心间偶然闪动的情愫,来是无迹可寻,却如何防范得了?

时间也许过了很久,也许只在刹那,有人替我解开了犹豫:“别动它。”

我悚然一惊,问:“民议如何?”

翠雀草初展,未到凋谢之时,我的手没有刻意收敛力到它,它也不随指散落,依然立枝。我看着这柔弱却不肯随我的意落地的朵,收回手指,微微苦笑,转向严极所在的雅室走去。

我这样的惊慌,到底是怕他听到我和老师的谈话,还是怕见到他,又或者是太想见到他?

我心一,扬声问:“在下斗胆请问,室内是何方雅客?”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