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十一章禁忌师忌的法则(2/3)

这故事中所说的,显然就是这个理。也是告诫韩氏的后人,不要认死理,认为禁忌不可碰,就一味的回避和躲闪,有些禁忌,是要积极的去破除的,就像故事中的鬼,渔民照禁忌都不去救落之人,那就只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和恶循环,鬼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以控制,被鬼所害的人也会越来越多,说不定今天你没有救的人,明天就会化成鬼拖你下

我一直有一个错觉,那就是这个禁忌笔记就好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当我翻开的时候,里面会有一排闪闪的古大字:禁忌之法第一层总纲。然后里面就是各图文并茂的解说和演示,一招一式清清楚楚,各鬼怪一目了然,就像少林易经似的。

这一段话讲解得很详细,其实故事很简单,就是一个地方闹鬼,韩氏先祖去除了鬼的故事。但是我却觉得,摘抄笔记的人,偏偏要把这个故事放在第一个,必定是有意的。

我不由心中窃喜,幸好我学了两年古文字,又报考了书法篆刻,这回可真是瞎猫碰着死耗,逮住了

禁忌,本就是不能碰的忌讳,禁忌师的职责是要帮助人们回避禁忌,远离危难,可是,当这个禁忌本来就是一个不合理的悖论,那还要遵守这个禁忌吗

再翻开笔记第二页,上面用小楷记录着:明嘉靖二十五年,江浙有怪作,伤人甚多,渔民因有禁忌,惧怪报复,不敢救。韩氏先祖亲往,三日,击杀怪于岸。诫民众曰:怪者,鬼怨气所化也。若见死不救,则鬼愈多,救之,则永除患。因惧恶而置天于不顾,为义者所不取也。救人便是救己,切记。世间禁忌众多,然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在乎一心。

后来,韩氏先祖亲自赶去,独自驾舟海,历时三日,引怪至岸边,将其击杀,怪显形,才知是中溺死之人亡魂作祟。于是先祖告诫众人:怪,乃是鬼的怨气所化。你们常年江中往来,只为了一个你们渔民的禁忌,就见死不救,那样的话,鬼就会越来越多。如果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摒弃这个恶习,才能永远除掉患。如果没有了鬼,这禁忌自然就破了。不能惧怕恶势力而不顾德良知,记住,救人便是救自己。世间禁忌虽然众多,但其中有所为有所不为,善恶只在一念之间。

果然,这故事果然是有意的,我想通了这一,不由大为赞佩,同时不由想起了前些天看过的一个新闻,说的是长江岸边有人溺,渔民坐视不理,声称只捞死人,不救活人,无论众人如何哀求就是不理,最终导致三人溺亡的后果,这时他们才挟尸要价,跟遇难者家属狮大开

不过此时当我真正打开禁忌笔记的时候,却发现,这原来真的是本笔记。

所以,遇到禁忌,不应单纯的从表面上趋避和破解,而是应该从本上解决造成这禁忌的源,才是破除禁忌的最的法则。

明嘉靖二十五年,江浙一带有怪作,伤了很多人,渔民因惧怕鬼报复,看到有人落也不敢相救。因当地渔民有个禁忌,不得救落的活人,因为那是鬼在抓替,而渔民每日与,若从鬼手中救人,鬼就会找救人者替,或者令救人者打不到鱼。

禁忌,可以为恶,也可以为善,全看施法之人心念如何。

翻开第一页,泛黄的纸页上赫然画着三个大字,正是“镇、驱、破”三字,下面小字写着:禁忌之法第一层三字总纲,一应变化,皆从此三字中变化而来,后人谨记。

这段话完全是半文言文了,但却是现代书写的习惯,横排从左至右的方式,显然,这是韩氏后人从原文笔记上摘抄下来的,为了怕后人看不懂,下面甚至还有小字注解。

会有人打扰我了。

这新闻很多人都知,一时间也曾引起过

啊,原来如此,这三个字原来只是总纲,难怪爷爷每次写的字似乎都不同,但教我的却只有这三个字,看来,其它的变化要自己去摸索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