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孩子们该不是热情地想要努力听懂你的朗读吧。大概是缺少直接聆听地道英语的训练,跟不上朗读的速度,这才发出声音的吧。”
“如果是《桃太郎》的话,我想,他们都很清楚故事的内容吧。”阿动在为后学们辩解。
“知道故事内容和倾听文本朗读可不是一回事吧,罗兹?最初的章节是所有日本孩子都很熟悉的。‘这是很早很早以前的故事。/当老婆婆去河边/洗衣服的时候,/一个大桃子/顺水漂流过来。/流啊,流啊,流过来。’
“这一段的英译非常长,连我也想向罗兹提出疑问。当你读到老婆婆在河边洗涤herclothes的时候,我理解为她只是在洗她自己的衣服,于是我就开始惦记,老公公的内衣又该怎么办呢?
“紧接着那段话后面的部分,也就是桃子came波bblingdown这段话翻译得非常出色。
“不过,再接下来的部分,在英语圈中或许也有这种口头禅,也就是老婆婆所唱的‘那里的河水苦涩,这里的河水甘甜’,说是‘那里的河水是鱼儿的眼泪所积成…’,朗读到这里时,也有英译句子过于冗长的缘故,孩子们就喧闹起来了。”
罗兹点着头,然后催促着古义人道:
“古义人所说的是文本的构造分析,我希望大家再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因此,请你先对阿动进行说明。”
古义人开始了叙述:“在自己的记忆中,《桃太郎》的故事是这样开始对孩子们讲述的:‘老公公上山去砍柴,老婆婆到河边洗衣服’。对于存在于这种对比之中的意义,尽管自己那时还是孩子,却也已经感觉到了。于是,从一开始便把这一点放置在了故事的中心…
“在英文版的画册里有一个画面,画的是回来吃午饭的老公公面对老婆婆捡来的桃子万分惊讶。在这个画面之前,则是He‘dbeenoutchoppingwood。在我们的理解中,他并没有去砍伐大树。所谓砍柴,就是筹集薪柴之类日常性的小小工作——如同老婆婆洗涤衣物一样。我从柳田国男①的书中得知,以往的农家,也就是并不拥有大量农田的寻常百姓家,通常位于森林与河川之间,也就是半山腰的斜坡上。在家里,老公公和老婆婆是这么沿着两个方向去劳作的:
①柳田国男(1875-1962),日本民俗学家,诗人——译注。山↓
河
“于是,这里的山与河便构成了纵向轴线。而且,河流还形成了下面这种通往外界的横向轴线:
→越过界限通往深山
←越过界限终于通往大海
“这里的纵向和横向轴线,维系着村庄这个小小世界的秩序。
“神秘的力量之源,存在于逾越了界限的深山之中。而外敌所居住的可怕处所,则在于河川的另一端。越过大海才能抵达的岛屿,便是外敌最为集中的所在。
“从那神秘的力量之源,出现一个出生时异于常人且生长极快的主人公。不久之后,他要顺流而下去迎战外敌。在沿着那条横向轴线前进的过程中,他邂逅了小狗、小猴和雉鸡。它们可以在空中,在紧挨着地面的位置,甚至在连接这两点之间的树木上升高或下降,从而发挥各自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