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十八章(2/4)

致庸闻言心中一沉,仍:“左大人但说无妨,致庸心意已决,听大人说个数,只是想各准备都更充分些。”左宗棠不再犹豫,当即:“一年二百五十万银两是起码的,往后也许三四百万,也许

胡叔纯喝了一声彩:“左大人,我说的没错吧!只要你到了乔东家这里,听到的一定是这回答!”左宗棠当下站起,颤声:“乔东家,我要代朝廷和天下人谢乔东家!虽然二十余年过去,我今天见到的乔东家,仍是当初胡大人向我描述的那位意气风发之人!乔东家比许多所谓居庙堂的要员识大多了,所谓‘新疆不复,与肢之元气无伤,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实是谬论。我朝定鼎燕都,蒙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就是因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倘若新疆不固,则蒙不安,非惟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扰,亦必定牵累威胁京师,届时国之心腹必无晏眠之日。季必须一战,但也不瞒你说,国库空虚,无银钱调拨,十余年前这还是个差,下天下的大商家都避之惟恐不及,无人愿接这个手的山芋。所以乔东家,下我就指望你了,否则平叛收复之事,仍是空谈啊!”致庸慨然:“两位大帅不要往下说了,左大人既然是为此等大事而来,想要致庸什么,致庸已经明白。银不成问题,粮草也不成问题,大帅说个数,致庸自去筹措办理!”左宗棠与胡叔纯相视一,迟疑了好一会才:“乔东家必有耳闻,此次军饷数额大,况且万里驱驰,战事难料,也许可能速战速决,但更可能旷日持久…”左宗棠这个颇为快之人,一时间竟也说不下去了。

落座后,左宗棠并无太多的寒暄,直接向致庸讲起了当今的国势。同治四年阿古柏侵新疆;同治六年在新疆自封为王,自立国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公然挂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国旗。然而就在这时,朝廷内却爆发了大规模的“海防”、“防”之争。朝中一些大员针对同治十三年日本国侵台湾事件,认为东西边防两者“力难兼顾”竟然在朝议中提放弃西,将所谓“停撤之饷”充作“海防之饷”力保东海防。

见识了东家的襟与气魄,东家是个奇男,相比之下,我们人和事的格局可都局促多了。如果为严估计的不错,左大人不日就会亲来乔家大院,拜会东家商议此事。到时就由东家定夺,只要东家拿定主意,我等一定赴汤蹈火,毕竟东家让我们晓得了为人大义之所在。”曹掌柜和李德龄相视一,也连连

潘为严所料,十余日后,致庸在家中接到急报,山西巡抚胡叔纯亲自陪同左宗棠前往祁县大德通总号,接着便准备亲自到乔家大院拜会致庸。

接着又听长栓愤愤:“二爷,曹掌柜还让我禀报东家,孙茂才近日升了官,调任太原府知府,成我们的父母官了。听说等会儿还要和胡大人、左大人一起来呢!”致庸一惊,心愈加翻搅起来。

致庸不再犹豫,他当即站起,奔内室,取那幅了许多小旗的《大清皇舆一览图》,铺在桌上,慨然:“左大人,胡大人,但凡乔致庸还有一气,定当竭力协助左大人,完成收复新疆的壮举。汉唐以降,多少人长途跋涉,远赴绝域,才开辟今日之疆域。祖宗遗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丢掉?致庸想好了,乔家可以包为基地,同时借助陕甘两地的分号,两翼并,保证西征大军的粮草供应!”

2

当致庸在鼓乐声中看到久违的左宗棠与胡叔纯下轿时,不禁有了恍若隔世之。这时长栓又匆匆赶来附耳:“听说那孙茂才临时决定不来了,哼,大概没脸吧。”一听这话,致庸忍不住皱了一下眉,想要训他,又忍住了。他定定神,向左、胡两人迎了上去,躬:“两位大帅光临寒舍,致庸不胜荣幸,请!”左宗棠上前一步,拉住致庸的手:“乔东家,你我襄府一别,二十余年过去,左某垂垂老矣,乔东家却风采依然,实在让左某不胜唏嘘。乔东家,左某今天是和胡大人一起求你来了!”

左宗棠讲到这里,声音不禁哽咽起来。他:“海防自然也要,但防也绝不可放弃,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哪里是某些人嘴里的茫茫沙漠,赤地千里?想我西万里腴疆,难不成就在我们这一辈手中让给虏?收复新疆,胜固当战,败亦当战,否则岂不成为千古罪人?乔兄啊,更可怕还在后面,因为不战而弃,我们让去的不独独是这万里的大好河山,此时停兵节饷,自撤藩篱,那虎视眈眈的沙俄与英吉利国定会乘机渗透,到时东西腹背受敌,我堂堂大清可真要面临灭之灾啦。”

致庸心中慨,面上却平淡:“哪里,两位大人才是风采依旧。两位大人,请!”左季与胡叔纯对视一,一时也不知致庸的心思,,随着致庸一同了乔家大院。

这一席话听得致庸血脉贲张,拳也不禁握了起来。一旁的胡叔纯继续:“左大人虽然力表异议,持收复新疆,但这是一场极艰难的战事。不说别的,单单是粮草,依朝廷目前的财力,筹措起来就如登天一样难啊!这百余日,左大人发几乎都白尽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