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九中国人的生活智慧常的娱乐(2/3)

中国古人的雅韵,愉快的情绪,可见之于一般小品文,它是中国人的灵当其闲暇娱乐时的产品。闲暇生活的消遣是它的基本的题旨。主要的材料包括品茗的艺术,镌刻印章,考究其刻艺和石章的品质,研究盆栽草,培植兰蕙,泛舟湖心,攀登名山,游谒古墓,月下诗,山赏——篇篇都有一闲适、亲昵、柔和的风格,情周密有如至友的炉边闲话。富诗意而不求整律,有如隐士的衣服。一风格令人读之但觉其味锐酷而又醇熟,有如陈年好酒。字里行间,弥漫一活现的灵,乐天自足的气氛,贫于财货而富于情,鉴识卓越,老练而充满着现世的智慧;可是心地淳朴,满腹情,却也与世无争知足无为,而一双伶俐的冷好朴素而纯洁的生活。这愉快的神最可见之于《浒传》的序文中——这篇序文依托《浒传》作者的名义,实际为十七世纪大批评家金圣叹的手笔。这篇序文是中国小品文的一个的模型,不论在其方法及材料方面,读来大似一篇闲居杂说,未识何意,作者定要把它冒充小说的序文。

十七世纪李笠翁的著作中,有一重要分,专事谈论人生的娱乐方法,叫《闲情偶寄》,这是中国人生活艺术的指南。自从居室以至园,举凡内装饰,界分隔,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染,饮馔调治,最后谈到富人贫人的颐养方法,一年四季,怎样排遣忧虑,节制,却病,疗病,结束时尤别立蹊径,把药分成三大动人的项目,叫"本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心钟之药"。此最后一章,尤富人生智慧,他告诉人的医药知识胜过医科大学的一个学程。这个享乐主义的剧作家又是幽默大诗人,讲了他所知的一切。他的对于生活艺术的透彻理解,可见于下面所摘的几节文字,它充分显中国人的基本神。

已绝迹于市场,因为人们都用了橡图章和紫罗兰印油。

中国的人们都很知生活的艺术。一个文化较晚的民族,或许是中于企求步,文化老大的民族,天然在人生历程上长了许许多多见识,则但切心于求生活。如中国者,以其人文主义的神——人文主义使人成为一切事为中心,而人类幸福为一切知识的最终目的——侧重于生活的艺术,没有什么不自然。即令没有人文主义,老大文化一定有其不同的评价标准,因为只有古老的文化才知"人生的持久快乐之"。而所谓人生的快乐者不过为官觉、饮、男女、园,友谊的问题。这就是人生本质的归宿。这就是为何历史悠久的城市像黎,像维也纳,我们便有好的厨师,好的酒,貌的女人,优的音乐。经过了相当阶段,人们的智巧到了碰的一日,乃厌倦于问题的考究,走上奥玛开俨的老路线,还是享享家园之乐吧。任何民族,倘不知怎样享福,又不知尽量图人生之快乐像中国人一样者,在我们看来,便算是拙笨不文明的民族。

在他的细研究各卉竹木的植和享乐方法的文字中,李笠翁便这样谈论"柳":

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姿,徒长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间鼓者,是树皆有功,而柳为最。总之,树非止娱目,兼为悦耳。目有时而不娱,以在卧榻之上也,耳则无时不悦。鸟声之最可者,不在人之坐时,而偏在睡时。鸟音宜晓听,人皆知之,而其独宜于晓之故,则人未之察也。鸟之防弋,无时不然。卯辰以后,是人皆起而鸟不自安矣。虑患之念一生,虽鸣而不得,鸣亦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