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都要从这两个群岛(主要是尼科巴群岛)以南通过。马六甲海峡周边至少有三个国家: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而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只为印度一国所有。即使在泰国的克拉地峡修建运河,通往东亚的航线避开了马六甲海峡,但仍避不开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而且,前往波斯湾和苏伊士运河的航线不仅要经过马六甲海峡,还要在很近的距离上经过印度的南端,通过它的克拉沙群岛和马尔代夫之间的八度海峡或九度海峡。所以,对于东亚国家,除非与印度保持和平,否则,即使马六甲海峡平安无事,经过马六甲海峡的航线也不会有绝对安全。
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与印度本土形成犄角之势,保护着印度的左翼。除了可以威胁经由马六甲海峡的航运之外,它们还能被用来控制东南亚的西侧,尤其是缅甸的海岸,和泰国、马来西亚的西海岸,充当印度“向东看”的前哨阵地。不过,无论是向东看还是向北看,印度首先看到的国家必然都是中国,然后才是本地区的其他国家。这是由中国的总体实力所决定的。同样,中国“向西看”的时候也绕不开印度。这也是由印度的总体实力决定的。
印度基本上是一个半岛国家,有优越的地理条件成为海上大国。印度次大陆深入印度洋1500多公里。印度面对着宽阔的印度洋,安达曼群岛和尼科巴群岛扼守在马六甲海峡的西部出口。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的石油运输线经过印度以南的海域。也是在这片海域,东方与西方(以及反方向)的航线与石油运输线是重叠的。在整个环印度洋地区,包括东南的澳大利亚和西南的南非这两个地区大国,没有一个国家有潜力在海洋上与印度争雄。印尼是另一个地区大国,又是一个岛国,在海洋上有很好的前景,但目前还不能成为强劲的竞争对手。现在控制印度洋的是美国海军,它在印度洋中部的迭戈加西亚岛有一个基地。在很长时期以内,印度都不会把美国当作对手。但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存在将逐渐减少,给其他国家的发展留下机会。
印度向海洋发展的一个障碍是它的经济力量和技术水平。海军的建设成本很高,对技术的要求也很高。仅有一个强大的海军还不够,还需要强大的空军、很强的太空能力,才能保证海军的指挥、通讯、侦察等任务,以及海军最基本的安全。海军的攻击力主要在空中。印度早已拥有航空母舰,表明它对海洋的野心(雄心)由来已久,比中国早得多。不过,现在的印度在安全上处于两难境地:陆地发展受地缘政治的限制,海洋发展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在北方,印度的地理位置显然很不利。在成为海上强国之前,印度需要解决它与巴基斯坦和中国的领土问题。只有解决了陆地问题,印度才能够放手向海洋发展。否则,它只能在陆地和海洋之中做出选择。印度的实力还不允许它同时在两个方向上大规模发展。
在马六甲海峡或波斯湾,周边的一些国家可能制造麻烦。不过,它们这样做的可能性不大,针对中国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美国对某一个国家实施禁运,它可以选择的点不止一个马六甲海峡,那里繁忙的交通使检查和拦截变得不容易。美国有能力在全航线上阻拦别国的航运,还可以登陆,禁止货物(如石油)出口。对于需要保障海上航运畅通的一方,确保某一个点的安全还远远不够。它需要保证整条航线的安全,这条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的,甚至在货物的源头、航线还没有开始的地方。所以,保护方比攻击方的任务重得多。一旦出现禁运,或需要保护海上航线的情况,离全面战争就不远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就是因货船受到德国的攻击而参战。日本因不堪美国禁运,才决定偷袭珍珠港。
如果某国针对中国封锁马六甲海峡或航线,中国就必须打破封锁。中国将根据双方的力量对比采取对策,选择有利的战场。有能力在马六甲海峡打就在那个地方打。但中国不是非要在自己不占优势的地方作战不可。如果作战条件还不成熟,就应该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略,在自己占优势的地方还击,攻敌所必救,攻敌所必交换。这个策略不妨碍和平时期在弱势的地方布局,以图有所改变。但是,除非国家间的整体实力对比出现大的变化,布局不容易从根本上改变双方的强弱对比,反而可能在战时成为对方的便宜目标。
d?中印关系
在中国与每一个邻国的双边关系中,中国可能都多占一点分量。这是由中国的总体实力和地缘位置决定的。但是,美国是欧亚大陆的一个重要玩家,在所有地区都有驻军;邻国们也往来密切,经常有彼此借重的时候。这些因素在中国周围造就了一个复杂系统,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存在单纯的双边关系,任何两国都不可能与其他国家分割开来。双边关系是复杂系统,牵涉的国家越大、越多,系统的复杂程度就越高。中印双边关系就是复杂程度较高的系统。
印度继承了英国人对锡金的宗主权,并最终吞并了这个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小国,而锡金在历史上是附属于西藏的。在与俄国的想象的竞争中,英国把西藏变成了它的势力范围,在西藏享有一系列特权,并在江孜驻有军队。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之后,也想把这个势力范围当成英国人的遗产继承下来,它继承的是一个帝国的地缘战略。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51年进军西藏之后,印度认为中国侵犯了它的利益,导致它“失去”西藏。这是1959年印度收留达赖喇嘛、中印在1962年爆发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在西藏问题爆发之前,中印两国是“兄弟”关系,在那些偏远的地方,本来不至于因对方哨所向前推进了几公里而爆发战争。两国领导人也曾这样说过。印度在1959年接受达赖喇嘛的流亡集团,总理尼赫鲁亲自前去拜访。这时,事情起了变化。印度在边界问题上持强硬态度,中国也不相让。中印之争是中英在西藏问题上对立的继续,是过去地缘政治冲突的延续。边界战争是政治的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