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作为一个国家,是英国民地的遗产,国内的“断层线”既多且
,历史悠久。印度在
的和
的对外政策中消耗资源,对国内矛盾束手无策。不过,如果不能对外保持
和
,印度就难以保证国家特征和内
认同,中央政府将
于更加弱势的地位。这是一个两难选择。印度这个国家像是一颗
,表面上似乎有
的外壳,但外壳却很薄,内
是不稳定的
质。印度也可能像
一样脆弱。目前,印度的各
冲突还没有遭到西方倾力批评和攻击。也许,印度的(家族)民主制把官方的不当行为“合法化”了。西方批评的缺失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印度还没有成为一个让西方担心的东方大国,还不足以撩起西方的兴趣,在适当的时候发挥一通正义
。不
怎样,印度的内
冲突可能被外界利用。如果印度和一个大国发生较大规模的战争,这个大国又有足够的智慧和力量,那么,印度这枚
就可能被打破,造成内
的动
,就像次大陆在历史上绝大多数的时期一样;即使
武
也不能挽救印度,因为裂
产生在内
。
破碎地带当然不是一个完整的地缘政治区域,各国的地位是不稳定的。中亚、东南亚、朝鲜半岛都在破碎地带上,因为与中国相邻,它们都放在本书的下一章来讲。
印度次大陆曾经是英国在东方的扩张基地。中国饱受其害。英国人向中国走私印度的鸦片,在中国抢夺势力范围,都是因为它占有了印度。此外,英国人向东民缅甸,觊觎云南;向北侵略西藏,控制喜
拉雅山区的小国;向西北方占领阿富汗,与俄国展开“大角逐”(TheGreatGame)——这些还只是陆地上的行动。作为一个统一的现代国家,印度的国际政治遗产是从大英帝国那里继承下来的。征服者给印度现在的外
政策留下了很
的
权印记。独立之后,在历史上第一次,印度人开始用征服者的目光打量外
世界。
国学者科亨说:
印度不仅位于欧亚大陆南边的破碎地带,印度内的政治地理也是破碎的。印度历史上只有三次统一。第一次是孔雀王朝。亚历山大的
侵给北印度造成了混
,旃陀罗笈多趁
而起,在公元前323年建立了孔雀王朝。他赶走
其顿军队,获得了今天阿富汗一带的土地。旃陀罗笈多的孙
、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国王阿育王(约公元前273-约前232在位)统一了次大陆的大
分地方,除了最南端。在完成了血腥的征服之后,阿育王皈依佛教。但是,和平信念没有挽救他的帝国。阿育王死后,他的帝国迅速分裂。在此后1700多年中,印度
现过面积较大的王朝,如控制松散的笈多王朝笈多王朝扶植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因佛教、耆那教的兴起而衰落。在笈多王朝时期,婆罗门教演化为印度教,
姓制度在印度最后确立。(320-540)、阿富汗突厥人的德里苏丹(1206-1526),但它们的势力限于西
和北
,没有向南越过中
的德
原。到了1526年,蒙古-突厥人自中亚
侵次大陆,建立了莫卧尔帝国,渐次扩张。到帝国的第六位统治者、皇帝奥郎则布(1658-1707在位)时,基本上统一了印度,但也不包括次大陆的南端。这是印度的第二次统一。奥郎则布推行激
的伊斯兰宗教政策,迫害印度教徒,激起了
烈反抗。他在世时就已经硝烟四起,去世后帝国更是分崩离析。此后,莫卧尔帝国名存实亡,皇帝成为
侵的波斯人、阿富汗人的傀儡。在1764年,莫卧尔皇帝投降了英国东印度公司。到19世纪中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三次统一印度,并从印度向中国走私鸦片,发动鸦片战争。可以说,现代印度是由一家英国公司创造的国家。1858年,在镇压了印度士兵起义之后,英国撤销东印度公司,取消了早已没有任何实力的莫卧尔王朝,对印度实行直接统治,直到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在20世纪初,印度共有700多个大小土
。在1950年宪法中废除土
之后,印度才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国家。但
姓、宗教、民族和阶级的对立与冲突仍在撕裂这个国家。
在欧亚大陆上,中国、印度、欧盟和俄国形成了一边一个大国的局势。在这四个方向大国中,最弱的是印度。印度不仅面积最小、经济最落后,而且在它那条边上所占的面积比例也很有限。不过,印度在本地区的竞争对手也比较弱,最大的竞争对手是基斯坦和伊朗。如果能够走向团结,阿拉伯世界将是印度最
的竞争对手。波斯和阿拉伯曾经都是庞大的帝国。帝国的历史是今天伊朗人和阿拉伯人的骄傲,只要有机会,他们不会容忍另一个国家控制他们的世界,他们曾经顽
抵抗英国和
国的
侵。现在的波斯(伊朗)站在反
的前沿,有宗教的因素,也有国家的因素。在这
情况下,印度将来不会有大的扩张余地。
a?一块前民地
印度:破碎地带上的破碎国家
再回到欧亚大陆上来。在这四条边之中,以印度为中心的南边是最短的一段,限于阿拉伯海沿岸到孟加拉湾沿岸,西不过波斯湾,东不过六甲海峡。但是,也可以把南边看
是最长的一条边,一直延伸到非洲。问题只是今天的非洲还不很重要,而印度的力量投
能力很有限。将来非洲变得更加重要的时候,印度将占有有利的地理位置。非洲东海岸长期受到亚洲的影响。
达加斯加岛的绝大多数居民是
来移民的后裔,属于
来语系。
大英帝国的民统治给印度留下了许多重要的地理政治惯例。…“在南亚次大陆形成一个
心区和一个周边地区,
心区即独立后的印度,周边区即环绕印度四周的小国。”…印度付
了半个世纪的努力缩小从英国继承下来的方略与其资源基础的差距,但是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其资源基础大为削弱。斯
芬?科亨:《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10-11页,新华
版社,2002年。
民统治是统一的力量,也是分裂的力量。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是因为西方的
民统治才产生的,比如印度、印度尼西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它们是西方帝国的遗产。同时,外来的力量为了保持统治的稳定,必然会在当地制造分裂,埋下日后纷争的
。这些国家的独立时间还不长,还没有作为现代国家稳定下来,各方力量还没有形成比较稳定的比例。
印度继承了英国留下的各土地遗产,也包括
权政治。但印度对许多地方的控制并不顺利,尤其在东北地区,武装反抗从来没有停止过。科亨说:“在南亚,英国人看到什么都想要。”《大象和孔雀——解读印度大战略》,10页。于是,印度在独立之初也是看到什么都想要,包括英国在西藏的特权。印度试图以
民地继承一个大
民帝国的传统,却缺乏大英帝国那样的
质资源,也缺乏英国那样的外
人才和军事人才,更缺乏英国当年扩张时有利的地缘环境。印度因力不从心而愤愤不平。
破碎地带上有阿拉伯半岛、印度次大陆、中南半岛三个大半岛。它们仿佛是从大陆上垂下来的挂件,向南海洋。三个半岛的地缘地位非常
。阿拉伯半岛上有石油,有伊斯兰教圣地,其东
有波斯湾,西
有苏伊士运河;次大陆上有印度,一个被很多人看好的国家;中南半岛上有东盟的几个国家,前端突
的
来半岛与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形成了
六甲海峡。
印度是冲突类型的标本地区。世界上的各冲突都能在印度找到相应版本:阶级冲突、
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也属于破碎的南边。中国至今没有完成统一,台湾海峡一度是可能爆发战争的世界之一。冷战期间最大的两场
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在这个地带上。今天,中国在西北和东北两个方向上与破碎地带接
。这两个地方都是大国的角力场。
了儒家和佛教文化,以及后来的伊斯兰教,现代又接受了西方文明。
印度面临的威胁主要来自西北方。历史上从来如此,今后很可能也将如此。印度次大陆从来都是一个被征服的地区。在雅利安人侵之后,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贵霜帝国、阿拉伯帝国、蒙古帝国、帖木儿帝国、莫卧尔帝国、大英帝国、俄罗斯帝国,都在印度的西北
。当然,西北方的英国人是在次大陆的南方登陆的,他们是航海者。这些帝国或对次大陆构成威胁,或长期占领。次大陆最有效的抵抗是炎
、
的气候,如同中亚的严寒和
旱是
侵者的最大敌人一样。中亚和印度西北都位于民族迁徙的路线上,两地受到侵略的经历相似。不过,中亚是一个中间
,不容易防守,容易接受外来影响。那些
大的力量有停留在中亚的,也有路过的。印度次大陆则是一条岔
、一个终
。征服者
次大陆之后就是
了一个新的世界,他们停留之后只能定居下来。先后到来的民族赋予次大陆文明五彩斑斓之
。实际上,印度的历史就是被征服的历史,并由此产生了
姓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