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拥有足够资源和军力的前提下,日本的地理位置能够使它(或掌握它的大国)封锁中国在台湾以北的太平洋的通
。但是,与英国之于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是,日本的位置有些偏北。在拥有足够资源和军力的前提下,中国也能够封锁日本南下通向
六甲海峡的航线——这条航线对日本非常重要。因此,两国的地理各有优劣,取胜的关键在于哪个国家拥有更多的军力和资源:经济、军事和外
资源,以及对抗的意志和决心。
日本是典型的边缘国家,在地理和文化上都是如此。在地理上是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边缘。地理位置决定了日本的文化边缘地位。它原来是中国文化的边缘,现在是西方文化的边缘。日本位于边缘位置的原因是它愿意把外来文化作为主文化。这个说法不否认日本很好地保留了本土文化。在保护本土文化方面,日本
得比中国好得多。甚至可以说,东亚古代文明的
现在在日本。这个事实表明,在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如果没有毁灭本土文化的
政治决心,本土文化、乡土文化完全可以生存下去,枝繁叶茂。
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缺乏资源的岛国,那里的人们有烈的危机
。岛屿不能带给他们安全
。在过去200多年,英国对欧洲大陆的事务一向冷
旁观,保持它的离岸平衡手的地位,直到大陆上的均势可能被打破。日本不同于英国。只要
有一定实力,它总想登陆,有很
的“上岸情结”一个在地理上
在亚洲边缘的岛国,如果想主导亚洲大陆的事务,而不是起离岸平衡手的作用,只能像
国那样建立众多的军事基地,与众多国家结成军事同盟。在目前,日本不
备这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不会得到
国的批准。
挥之不去的上岸情结
间,萨藩主避免让中国知
琉球的变化。1875年,日本勒令琉球停止向中国朝贡、请封,并废除大清的年号。1879年,日本灭琉球国,设冲绳县。第二年,李鸿章与日本谈判琉球事件,又创办海军。日本提
与中国瓜分琉球,南
的先岛群岛归中国。清廷没有批准已经草签的分界协议。琉球问题暂时搁置下来。二战之后,
国托
了琉球群岛,设立了军事基地。1970年,
国把托
琉球的“施政权”转移给日本。所以,日本在法律上并不对琉球群岛拥有主权。
日本和东北亚的所有邻国都有领土纠纷,包括俄罗斯,并和中国、韩国和朝鲜有历史纠纷。这些国家对日本抱有很大的戒心。在二战期间,东南亚遭受的日本暴行相对较少,时间也较短。那时,东南亚国家大多在西方的
民统治之下,日本
侵只是给它们换了一个统治者。它们没有切肤的亡国之痛、之耻、之恨,甚至还有
激之情——两败俱伤的
民地之争给了它们独立的机会。现在,它们愿意借助日本保持本地区的均势。因此,如果日本要扩大势力范围,唯有向东南亚发展。它的石油
的80%以上都经过东南亚而来。这
战略选择和1940年前后很相似。其南下通
必须首先经过台湾附近海域,日本已经在这一地区增加军事存在,在阿富汗战争期间,还向印度洋派遣了军舰。
在台湾岛以北的海域有许多小岛,这些岛屿现在为日本所有。以这些岛屿和礁石为中心,日本声称的专属经济区连绵不断,完全把中国和太平洋隔离开了。在海上石油运输线上,中国对日本占有优势,因为通往日本的航线需要从中国海岸之外经过。中日之间的竞争还现在对原油的争夺。中、日、韩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区。中日在俄国的输油
线走向上有过激烈的竞争。如果有一天日本从
国阵营独立
来,而俄国对中国的防范之心继续加重,将
现日俄联手应对中国的可能。那时,中
会找到更多的共同利益。不过,日俄之间有一个大的争端,即日本的北方四岛问题。因为这四个小岛,日俄在二战后还没有签署和平协议。朝鲜是第二个技术上仍与日本
在战争状态的国家。因为有俄国和朝鲜,与中国关系闹得太僵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对华政策仍将以牵制为主。
二战时期,为了获得足够的资源,保护本土和已经在中国获得的土地,日本从中国一直打到东南亚。这个事实已经证明了日本不适宜扩张——不仅在战略文化上不适宜,在地缘政治上更不适宜。日本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军队遍布东亚和东南亚,一步一步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为敌,目的却只是为了保住最初的扩张成果(朝鲜和中国的东北、华北)。所以,这个扩张从一开始就是非常脆弱的,难以持久,在某个时刻一定会
现激烈的反弹,伤及日本本土。如果日本再次
现扩张的态势,它仍将必须一路扩张下去,直到灭亡,否则就保不住最初的成果。这是由它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决定的。
一般而言,大陆国家倾向领土扩张,岛国注重扩张商业利益。这是因为岛国有航运之便,却不容易守住扩张之后的领土。但日本是一个例外。它以一个岛国倾力在大陆扩张,真是“贪心不足蛇吞象”对中国造成的大伤害现在成为日本担心中国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在20世纪上半叶,领土扩张也应该适可而止。占领或瓜分一个人
较多、有明确历史和文化认同的国家是一件危险的事情。如果不能彻底消灭受到伤害的国民的意志,或者与他们达成和解,施害国以后就一定会吃到苦果。沙俄时期就开始建立的苏联帝国瓦解了。现在,俄国的周围有许多警惕的
睛。德意志第三帝国灭亡后,不仅失去了它侵占的领土,还失去了大片原来属于德意志人的土地,领土反而缩小了许多。日本是一个岛国,战败后只被打回原形,几乎没有领土损失,甚至还能继续据有琉球。原因是日本只来了一支占领军,没有分割它的土地,同时也得益于岛国土地很难再被分割的事实。
岛国是孤立的,而大陆国家拥挤在一起,会产生很多争执。当大陆上的纷争闹得不可开的时候,常常需要外
力量来解决。
大的岛国扮演离岸平衡手的角
,以保持大陆的均势,也为自己带来安全。但岛国直接
侵大陆往往会遭遇失败。比如,1453年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法国统一,英军退
法国(暂不包括法国于1558年收复的加莱港)。此后,英国对欧洲大陆不再有领土要求(1704年占领至今的直布罗陀是个例外)。日本在1945年战败,几乎丧失了1895-1945半个世纪的全
侵略成果。
国在朝鲜和越南也都没有获胜,在越南没有站稳。
日本一直有烈的“上岸”冲动。朝鲜半岛是它登陆的第一站、通向中国的
板。日本向朝鲜半岛的扩张始于公元4世纪末。那时,它在半岛南
建立了
民地,支持百济对抗新罗。唐朝时,新罗是唐朝的盟友。唐
宗龙朔三年(663年),唐朝海军和日本海军在半岛西南的锦江(白江)
开战。唐检校带方州刺史刘仁轨“遇倭人白江
,四战皆克,焚四百艘,海
为丹”《新唐书?列传?刘仁轨》,4083页。“带方州”在今平壤以南,汉时称带方郡。这次战败后,日本开始向大唐学习,开启了中国官方媒
和教科书中歌颂的中日友好史。日本至今仍然保留了许多唐朝文化的特
。
岛国的地理位置是日本的优势,也是日本不可弥补的劣势。日本不可能保持英国式的“光辉孤立”因为国不允许。日本也不可能成功地玩
英国式的均势,因为东亚大陆没有太多的空隙供它上下其手。况且日本也不是玩
均势的
手。中国统一而又繁荣的时候,欧亚大陆东端只有一个大的国家,几乎是铁板一块,无隙可乘。分裂的朝鲜半岛不能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也不可能倒向日本,因为日本不能得到半岛南北的信任。因此,在东亚大陆上不存在均势——这是一个基本事实。日本只是
国维持东亚不平衡“均势”的一个棋
。孤立的日本只能依附某个大国。在可预见的未来,日本仍将是
国的附庸。
同样作为一个岛国,即使在它国势最盛之时,英国也没有在欧洲大陆寻求领导权。历史经验告诉它,那样
的风险太大,胜算太低。拓展海外
民地给了英国
大的发展空间。当德国在欧洲大陆崛起,
民地纷纷独立之时,大英帝国就分崩离析了。它不能同时应对来自欧洲和
民地的挑战。
这是中日两国第一次战。此后900多年,日本不敢北上登陆。直到丰臣秀吉(1536-1598)统一日本,日本才又一次向大陆扩张。明朝末年(1592-1598),中、日两国的军队再次在朝鲜半岛
战。这场战争是万历皇帝晚期的“三大征”之一。那时,明朝已经不可挽回地衰败了。
照中国王朝的兴衰周期,它也到了彻底衰败的时候。国内当然已经动
不安;在边境,努尔哈赤正在东北积聚力量。但明军仍然有一定的战斗力。实际上,
朝鲜半岛的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