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溪、日本大隅守护岛津氏久派来了僧人道幸;十年之后怀良亲王派来僧人如瑶。
日本和尚使者频繁登陆大明帝国国土,带着大笔的礼物来孝敬大明帝国的和尚皇帝,也成了朱元璋在位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送走了祖来,朱元璋一下子觉得通过外交途径让日本人管好自己的无业游民,基本上是痴人说梦:“幼君在位,臣擅国权,傲慢无礼,致使骨肉并吞,岛民为盗,内损良善,外掠无辜,此招祸之由,天灾难免。”
日本人的欺骗让朱元璋很伤心,大明帝国是泱泱大国,这个时候出兵灭日,太有损自己的威望了。到时候天下人都知道大明帝国的皇帝被日本人给骗了,那岂不成了天下人的笑柄?一旦大明的军队开到日本,天下人又要嘲笑朱元璋是被人当猴儿耍后气急败坏地武装报复,到时候天下藩国何以能臣服?
朱元璋从此对一切非日本朝廷派来的贡使一概拒绝接待,并命礼部颁发勘合文册,凡至中国使者,必验勘合相同,否则以假冒逮之。后来大明帝国给日本颁赐的勘合百道,系由日字号勘合100道和本字号勘合100道,以及日字号勘合底簿2册和本字号勘合底簿2册组成。日字号勘合100道、日字号与本字号勘合底簿各一册存于明朝礼部;本字号底簿一册置于福建布政司。而本字号勘合100道、日字号勘合底簿一册则送至日本。
朱元璋被日本的怀良亲王耍了两次之后,对日本人的态度是小心又小心,谨慎又谨慎。孝顺朝贡都需要勘合执照,没有执照想登陆大明帝国的土地都不行。当然还有专门的程序来监督执照的使用。凡是日本人来朝贡,那么每艘船都要带一道勘合,船在宁波登陆之后,日本人要拿出勘合跟福建布政司存放的底簿核对无误后,才能护送至京。到了北京通州码头,再与置于礼部的底簿核对。当然,大明帝国派到日本的船只,也是需要带日字号勘合,与日本的日字号底簿核对无误后,才准予入口贸易的。每逢朝廷改元时,即将新勘合和底簿送到日本,把未用完的旧勘合和底簿收回。
日本人孝敬大明帝国皇帝可不是因为他们真心臣服,他们更看重的其实是大明皇帝大方的赏赐。其实向大明帝国朝贡不是什么新鲜事,历朝历代都有先例。周边国家跟中国没有完全展开贸易,只能通过向中国皇帝赠送礼物,中国皇帝再回赠礼物的方式进行物品交换,这种朝贡模式又叫朝贡贸易。朱元璋一登基就想向周边小国家展示自己的实力,咬着牙回赠,回赠的价值远远超过进贡的价值,日本人就看准了这个价差,各派势力想方设法通过孝敬大明皇帝来发朝贡贸易的财。
大明帝国为了规范朝贡贸易,专门在宁波设立对入境货物进行监督、检查的市舶司。来大明帝国的朝贡船只不仅运载孝敬皇帝的礼品,官员、船员们还会夹带一些私人的货物来大明销售,既然别人是孝顺来了,也是顺带卖点东西,大明帝国的市舶司还有礼部就要派专人管理外商在民间进行的互市贸易。日本人来大明帝国的船上更是装满了掌权将军、各大武士、守护大名、大寺院等权臣贵族的私人货物。当然还有跟官员走得近的商人和水手的私人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