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扼守秋天(2/2)

由此联想到前些年中国国内产生的一个有趣现象,很多人把收费昂贵一、宿舍环境考究一、录取分数降低一的私立学校都称之为贵族学校,校方也以这个名号来广告,而学生的家长则因收而被称作“贵族阶层”

英国人崇拜贵族的传统,几乎被伊顿公学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了最漂亮的概括。对此,伊顿公学自己有一个很低调的介绍,我记住了其中的一句话,那是在铁卢打败了拿破仑的威灵顿将军说的:“铁卢战场的胜利,是伊顿公学场的胜利。”

这句话也许会使不少只从字面上理解“贵族”的中国人吃惊。其实,英国历史上许多杰的军事指挥官真是在伊顿公学培养的,这所贵族学校里很少有慵懒、怯懦之气。从上说,欧洲贵族集团本来就形成于艰苦的血战之中,最早的成员多是军事首领和立功勇士,因此一代代都崇尚勇猛英武,并由此生发诸如正直、负责、好学等一系列素质,经由权力、财富、荣誉的包装,变成了贵族集团的形象标榜。

无论是英国的绅士风度还是法国的骑士风度,都在追求一生命的形式,但这些都属于古典学范畴,呈现于现代常常显得劳累。伊顿公学力图以大批年轻的生命证明,古典并不劳累。

贵族集团在整上因不适应现代社会而变得保守和脆弱,但其中也有一批优秀人审时度势,把自己当作现代规则和贵族风度的结合,果然产生独特的优势,受到尊重。现在欧洲的一些开明王室如西班牙王室、丹麦王室、瑞典王室便是如此,他们有时甚至还奇迹般地成为卫民主、恢复安定的力量。因此我们这一路曾多次听那些国家的民众说,如果改为总统制,他们也极有可能当选。

当然,贵族传统在今天欧洲,主要还是作为一行为气质而泛化存在的,特别是泛化为绅士风度。例如,面对法西斯的狂轰滥炸还能彬彬有礼地排队,让妇女儿童先防空,丘吉尔首相在火烧眉的广播演讲中还动用那么优无瑕的文词,都是绅士风度在现代的闪光。相比之下,法国更偏重于骑士风度,从拿破仑到乐,都是这方面的代表。骑士风度也是贵族传统的派生,比绅士风度更接近贵族集团的主神。

对于这现象,文化人行过讽刺,他们的理论依据是一句名言:没有三代培养不一个贵族。但这话我听起来有不大舒服,因为它无法解释第一、第二代贵族堂皇现的事实。不过这话还是很有威慑,因为在兵荒的中国,谁也回溯不了顺顺溜溜的三代。后来渐渐有人努力,依稀透自己今日的成就是曾祖父一辈埋下的原因。但这原因细问起来,大抵也就是过一任世官僚,或者有过一个科举名目。

生们踢球。

中国历史和英国历史千差万别,因此我们完全不必去发掘和创造什么贵族。有人说这只不过是说着玩玩而已,但在我看来,这玩乐包着很大的损失和危险。把“盗版”来的概念廉价享用,乍一看得了某便宜,实际上却会祸害很多本来应该拥有确切份的人。例如那些文化人要把曾祖父比附成贵族,老人家必然怯,其实一个中国近代史上的风霜老人,完全可以不加虚饰地成为一个研究典型。

我们这一路也在别的国家见过几所贵族学校,它们在当地孤芳自赏、事事骄傲,唯有提到伊顿公学便立即变得虔诚,敬为楷模。前些天听人说起现任首相布莱尔的生平,称赞他贫困的父母很有远见,设法把他送丁堡最好的费茨学校读书,那学校好到什么程度居然曾被人们称之为“苏格兰的伊顿公学”

当前一些新型的富裕人群也是如此,本来还会在未知的天地中寻找人生目标,一说是贵族,即便是说着玩玩,也会引诱其中不少人装神鬼起来。中国很多人富裕起来之后很快陷生态紊,不知怎么过日了,文化人批评他们缺少文化,其实在我看来,更多倒是受了那些看起来文化的概念的毒害。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