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这是当年真实的地下书库,还是后人为纪念那个事件所设计的一个形象作品,但不
是哪一
,看了都让人震撼。心与书架一样空了,随即又被揪
。反复地从四个方向看仔细了,再移步过来把海涅的那句话重读一遍。
因此,这块铭石,这个窗,可看作是洪堡大学的第一师训,首项校规,不容轻视,无可辩驳,凿石埋地,铭誓对天。
烧书,可能是人们自我毁灭的前兆。
一九三三年五月十日,一群受纳粹思想驱使的学生,在这里烧毁了大量作家、哲学家和科学家的著作。
对于重要的历史,任何掩饰的后果只能是歪曲。灾难是一历史,对灾难的阐释过程也是一
历史,而后一
历史又很容易制造新的灾难。要想避免这
新的灾难,唯一的办法是不作掩饰,就像这儿,哪怕发生在地下书库,也要开一个天窗,让它暴
在光天化日之下,
呈于后代
孙
前。
一所世界级的学府在自己门前留下如此一景,是一铭记,一
警示,也是一
坦陈:烧书的是我们自己的学生,一切文化的毁损行为,都有文化的名义和
份,因此匆匆路人啊,不要对这里过于信任这便是大学的良心。
由烧书不能不想到中国的『文革”那样的空书架在中国的哪个地方都现过,而且比这里的更近了三十多年,我不知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他们这样铭记、警示和坦陈。这一次
发前曾与国内一些朋友一起叹息“文革”纔过去二十几年,它的真相却已被有些人用“文革”的方式胡
搓
和改写。
从洪堡大学的主楼来,发现
路斜对面是图书馆,便觉得应该去看看。图书馆靠
路的一边,有一个石铺的小广场,我正待越过,却看见有几个行人停步低
在看地下,也就走了过去。地下石块上刻了几行字,是德文,便冒昧地请边上的一位观看者翻译成英文。原来石块上刻的是:
就在这块刻石的前面,地面上嵌了一块厚玻璃,低探望,底下是书库一角,四
全是劫烧过后的空书架。
石块的另一半刻的是:
———海涅
可以想象,一切刚刚考洪堡大学的各国学生都会来看看学校的图书馆,还没
门就发现了这块铭石,这个窗
。他们似懂非懂,注视半晌,然后
书库,俯仰今天的书架。他们中的
分人也许会由此去研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德国史,即使不去研读,绝大多数人也会对今天社会上一切讨伐文化的行为产生警惕。这些行为未必是烧书,现在连德国境内的“新纳粹”也不再烧书,需要警惕的是那些激烈
号下的毁损,批判面
下的暴力,
德名义下的恐怖,而这些又经常与学生们的青
活力和争斗
望互依互溶。
就这样,这个学府用一页污浊,换来了万般庄严。
想到这里我笑了起来,觉得中国大学的校长们能到这里来看看,回去也许会撤除悬挂在校园里的那些自我陶醉的大话和官员们来访的照片。外涂的脂粉证明不了份,涂得太
,倒会成为反面证明。
空空的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