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十寻找铁与犁本的良心(4/5)

本加害亚洲各国的历史告诉孩子“自己作为‘在满少国民’,也参与了加害”

退休之后,吉冈数子创办的“和平人权儿童中心”这是一间搜集历史教科书以及各种与战争有关的资料文献的图书馆。吉冈数子发现,今天的日本教科书正在像战时的教科书回归,这是一种相当危险的趋向。战时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日军演习受中国军队的攻击被迫还击”;在如今的一种教科书中,则表述为“日军演习受袭击”虽然不敢像战时教科书中那样明目张胆地说是受到了中国军队的袭击,但对历史真相的有意歪曲是显而易见的。

在长崎有一家小小的“和平资料馆”长崎大学教授、法国文学专家高实康稔是这个资料馆的支持者之一。他介绍说,资料馆的创办人是牧师冈正治。冈正治曾经担任过日本海军的下士官,从军时间长达十一年。当长崎原爆的蘑菇云升起之后,冈正治开始思考天皇在战争中的责任问题。然而,当冈正治开始表述这一观点时,却遭到了军国主义分子的围攻和殴打,在脸颊上留下了一块终生都没有消除的伤疤。战后,冈正治决心赎罪,以议员身份为那些在原爆中死难和受害的的外国人、主要是朝鲜人和中国人呼吁。

一九八四年,冈正治开始深入调查这段被埋没的历史,主持出版期刊《原爆与朝鲜人》。一九九四年,冈正治去世之后,大家为了纪念他,便加紧了资料馆的建立。一九九五年,这家特色鲜明的“和平资料馆”终于正式开馆了。

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存在于它的自我批判精神之中。在日本的民族性格中,固然有不愿反省、逃避罪责的一面,但是对于日本社会和日本文化的弊病,也有不少日本政治家、知识分子和普通公民,像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中的那个孩子一样,勇敢地说出了真话。

前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多年来致力与中日友好工作,他是一位敢于揭自己之短的日本人。在外交界工作多年,中江要介发现,日本没有向世界敞开胸怀,日本仅仅把外交看作获取本国利益的舞台。他在一次演讲中指出:“从亚洲人看来,日本确实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但对亚洲国家的事,根本不像亲人那样给想办法,而只是看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的脸色行事。因为看不出有什么政治信念,所以既得不到亚洲各国的信赖,也得不到尊重。在太平洋战争中那样狠狠地蹂躏了近邻各国,却不从加害者的立场反省,诚心诚意地进行谢罪,因此被大家厌弃,被人视为傲慢的令人讨厌的家伙。”日本政府的官僚中,有多少人倾听到了中江要介的肺腑之言呢?

日本著名活动家宇都宫德马,有一次在回答记者“你为什么喜欢中国”的问题时,不假思索地说:“如果喜欢日本,那一定会喜欢邻居和邻国,不是吗?”这是宇都宫德马拒绝一切官职而投身中日友好事业的原因,他堪称真正的“无冕之王”在自民党内,他像堂吉诃德似的,几十年如一日地为中日友好而奔走呼号。能够分析战前、战后日本的第一人,非宇都宫德马莫属。

宇都宫德马所主张的“必须实现全体国民的、按照国民意志的、一切为了国民的政治和民治”是对青年一代迫切的诉说。宇都宫德马认为,致力于批判日本现实状况和促进中日友好事业才是真正的爱国行为,那些打着爱国旗号的极端分子,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是害了日本也害了亚洲各国。他曾回忆自己的青年时代:“由于我的父亲宇都宫太郎是陆军大将的关系,我从小就在陆军少年学校学习,因为有这一经历,所以很详细地知道官僚与军阀勾结的情况。我曾经在旧制度的水户高等学校、京都帝国大学读书。曾经一度也很热衷于社会主义。因此,对官僚与社会主义的结合和强行建立战争经济体制的内情也了解得很清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