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引子(2/4)

不料近日青石城里扩招六军,押谨寿把担往边俊上一摞,自己去当正经私兵了。青石是宛州门,这一带民风尚武,在重商好利的宛州算是异数。六军虽然只是青石筱千夏的私兵,却是一向自负兵甲于西南。兵士军饷丰厚不说,在宛北也很受人尊重,单是那鲜亮的衣甲也足以引住姑娘们的目光了。不过六军募兵向来严格,边俊知自己这板去了也是给人踏板的,能接过这兵的职位就已经很是满足。

边俊两天前才从前任押谨寿手里接过这兵的职守,只拿到一军服,还不曾得到淮安城里的军书。兵这行当多是家族传承,收堪堪可以糊的事情也无聊,每日只是在官上来回地走。不过在枣林这样的偏远村镇,除了兵再没有什么官家的职位,兵还兼些地方上仲裁决断的任事情,往往颇有权威。村里的好事者也颇为。押谨寿算是地方上的一号人,村里的老人见了都要主动打个招呼。边俊不过是个小伙,闲来给押谨寿打打下手,并不曾指望能那么快混到兵的职位上。

穿越百里峡,一接着下唐名镇万宜,一接着宛北古城青石。中宛陆路通,这是咽所在,再没有旁路可走。这四百里官有个最稀奇的地方,就是整条路上都没有什么村镇集市。从青石一路百里峡,枣林村是第一个落脚,然后这村也不在官边上。从浠下土路向东十七里,才能看见村外的那一大片枣树林一遭走这官的行商往往觉得怪异,其实原因简单得很:青石城外几百里的方圆,偏偏只有一条坏河。河本来有毒,再加上河来的海,那么大的平原上郁郁葱葱长满了一人多的黄黍――也只有这东西抗得住盐碱。当然,别说官边上,整个平原上都没有几个村,仅有的几个落脚都是客栈饭馆,上百里路运了过来,价

嫌弃,拿去用油就是。”边俊大喜过望,用力:“哪里会嫌弃哪里会嫌弃?!”当下骡也不梳了,迈步就要往油坊走。”桃终于忍不住笑声来:“你看,我这还没打呢!”边俊面红耳赤,伸手去接桃的桶:“桃叔,您年纪大了当心腰板,我来打我来打。”边俊是个皇家兵,负责养护偏到浠的这五十多里官。“皇家兵”四个字听起来威风凛凛,其实连兵都不能算。他们即不打仗也不习武,整日里就是拖着锄铲在官上巡视,补个添个坑,若是路毁损严重,报上地方司备案就是。大规模修路是司的事情。可要仔细计较,他拿的是军校阶级的饷钱,叫声“官”也不为过。桃毕竟是老油,这一个本来就拍得他心怒放,再加上一盔甲的承诺,在边俊里看起来几乎就是这世上最可的人了。

兵这个职业和官一样古老。照老辈的传说,官原是几千年前大晁皇帝统一天下分治九州的时候开始修的,一修就是几千年,就是地中三海底下也有当年修筑的路。朝代不知更替了多少,可是哪朝哪代都需要官通和修路养路的这些兵。到了大胤朝,兵就成了“皇家”的。正如分驻各国的金吾卫,兵名义上是天启皇城直属的编制,可是招训支饷都是地方自行理的,皇家兵的“皇家”二字不过是个名。比如边俊的饷钱是从青石城里发来的,真正话事的就是青石司背后的商会首领筱千夏。

沧海桑田,官也不复旧观,北陆西陆不去说他,就是东陆十六国的差别也很大。听商人们说,晋北那样的大国,官也是坑坑洼洼时断时续。天启城外倒是六车宽的青土路,气派的很,可是只有城十里就没了。至于楚卫下唐,路是修得好,不过每隔百里就有卡收路规,一趟生意走下来,的路费比官家的税还一半。只有宛州地方,连接十城的官都是四车宽的灰石路面,就算南淮街也不过是这样的气派而已,而且纵横千里,一收费的卡也没有。单说这一个好,也知为甚么宛州可以富甲天下。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