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9911没有目的的旅行(2/2)

到无聊。怕就怕既失去了孩的单纯,又不肯学商人的明,目的意识烈却并无明确实际的目的,有所追求但所求不是太缥缈就是太模糊。“我只是想要,但不知究竟想要什么。”这心境是滋生无聊的温床。心中弥漫着一团空虚,无可以填充。凡到手的一切都不是想要的,于是难免无聊了。

然而,这正是我们或早或迟会悟到的人生真相。“天地者万之逆旅”万之灵也只是万的一分,逃不脱大自然安排的命运。人活一世,不过是到天地间走一趟罢了。人生的终是死,死总不该是人生的目的。人生原本就是一趟没有目的的旅行。

舍近逐远似乎是我们人类的天,大约正是目的意识在其中作祟。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去,城外的人想来,如果不去不来,就到无聊。这是达不到目的的无聊。一旦城里的人到了城外,城外的人到了城里,又觉得城外和城里不过尔尔。这是目的达到后的无聊。于是,健忘的人(我们多半是健忘的)折腾往回跑,陷又一循环。等到城里城外都厌倦,是都无所谓,更大的无聊就来临了。这是没有了目的的无聊。

但是,在没有目的时,我们仍有目的意识。在无可期待时,我们仍茫茫然若有所待。我们有时会沉醉在过程中,但是不可能始终和过程打成一片。我们渴念过程背后的目的,或者省悟过程背后绝无目的时,我们都会对过程产生疏远和隔。然而,我们又被粘滞在过程中,我们的生命仅是一过程而已。我们心不在焉而又不由己,这心境便是无聊。

让我们回到那趟名为“人生”的列车上来。假定我们各自怀着一个目的,相信列车终将把我们带到心向往之的某地,为此我们忍受着旅途的无聊,这时列车的广播突然响了,通知我们列车并非开往某地,非但不是开往某地,而且不开往任何地方,它本就没有一个目的地。试想一下,在此之后,不再有一个目的来支撑我们忍受旅途的无聊,其无聊更将如何?

鉴于人生本无目的,只是过程,有的哲人就教导我们重视过程,不要在乎目的。如果真能像孩那样沉浸在过程中,当然可免除无聊。可惜的是,我们已非孩,觉醒了的目的意识不容易回归混沌。莱辛说他重视追求真理的过程胜于重视真理本,这话怕是于一无奈的心情,正因为过于重视真理,同时又过于清醒地看到真理并不存在,才不得已而返求诸过程。看破目的阙如而执著过程,这好比看破红尘的人还俗,与过程早已隔了一鸿沟,至多只能到貌合神离而已。

生存以上的目的,大抵是想象力的产。想象力需要为自己寻找一个落脚,目的便是这落脚。我们乘着想象力飞往远方,疏远了当下的现实。一旦想象中的目的实现,我们又会觉得它远不如想象。最后,我们倦于追求一个目的了,但并不因此就心满意足地降落到地面上来。我们乘着疲惫的想象力,心灰意懒地盘旋在这块我们业已厌倦的大地上空,茫然四顾,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