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hua》里的隐喻(2/5)

用绒球纸等玩装演车,是十分幼稚的儿童游戏。王雄这完全不适合他年龄的行为,正反映停留在纯真童年的心理状态。与丽儿在一起,沉浸在包围着她的纯真童稚气氛中,王雄觉得安全快乐,因为他不必面对自己早已迈中年的事实,不必面对时间早已污染了他,使他不再洁净的事实。由于他痴恋的,实际上不是丽儿,而是丽儿的童真,作者一再调丽儿纯真无知的稚气,以及在安全保护下她那丝毫未受经验世故与人为修养所沾染的自然行态。让我们看看叙述者如何介绍描写丽儿:

作者一方面暗示,四十多岁的大人停滞在幼童的心理年龄,是多么奇特,不对劲;另一方面却又为了同样的理由,因王雄拒绝接受现实,而特别同情他,怜他。作者对这一个刚从行伍退下来当男仆的王雄,所怀的同情与怜,除了从小说语气隐约外,特别藉由叙述者在全文中惟一发表主观意见的一大段话传达来:

我在金门的时候,营里也有几个老士兵,他们在军队里总有十来年的历史了,可是我总觉得他们一径还保持着一的天真,他们的喜怒哀乐,就好像金门岛上的烈日海风一般,那么原始,那么直接。有时候,我看见他们一大伙赤着在海里打仗的当儿,他们那一张张苍纹满布的脸上,突然都绽开了童稚般的笑容来,那笑容在别的成人脸上是找不到的。

这里“女婴的憨态”数字,表达作者赋予丽儿这一角的特殊义。作者就是要加暗示,丽儿如同婴儿,洁白无瑕。一般儿童,长到十岁,多少应已沾上了世俗尘埃——除非受到异于寻常的极端保护。所以丽儿是“舅妈在嘴里长大的”后来王雄自杀后,全宅惊动“只有表妹丽儿,我们瞒住了她,始终没有让她知,因为怕她害怕”她之受极端保护,又获一明证。

我母亲告诉过我,丽儿是舅妈在嘴里长大的,六岁大,舅妈还要亲自喂她的,惯得丽儿上六年级了,连鞋带都不肯自己系。可是丽儿的模样儿却长得实在逗人疼怜,我从来没有见过那家的孩生得像她那样雪白圆的:圆圆的脸,圆圆的睛,连鼻都圆得那般有趣;尤其是当她甩动着一短发,咯咯一笑的时候,她那一份特有的女婴的憨态,最能教人动心,活像一个玉娃娃一般。然而她那一纵任的脾气,也是别家孩少有的…

婴儿般的丽儿,所的游戏,当然是天真无邪的。譬如她跨骑王雄背上,装;或满一玻璃珠串成的项链手镯,手擎两球艳红杜鹃,在园草地上“山地舞”这些游戏都带着一自然的,原始的气味,表她的童稚无知。然而,就王雄这方面来说,由于他一心一意攀住童稚的幻觉,居然以四十岁的,学着兽行,让丽儿骑在背上,一同玩耍;或用“黑秃秃的掌”满地捕捉红红绿绿的玻璃珠,来串项链。这样,实在给人一稽、不调和、甚至怪诞的觉,难怪连不很的叙述者也觉得他“笨拙有趣”这不调和的觉,从作者几句文字构成的一幅生动画面,有力地传达来:

王雄也围着丽儿,连蹦带,不停的拍着他那双大手掌。他那张大黑脸涨得鲜红鲜红的,嘴咧得老大,雪白的牙齿来。他们两个人,一大一小,一黑一白,蹦着着,在那片红红的海里,载歌载舞起来。

王雄把他踏的那辆三车经常得亮亮的,而且在车满了一些五颜六的绒球儿,纸铰的凤凰儿,小风车,装饰得像辇车一般。每次去接送丽儿,王雄总把自己收拾得脸净的,任是大天,也穿面面,当丽儿从外大门来时,扬起脸,甩动着她那一短发,得像个小公主一般,王雄跟在她后,替她提着书包,着腰,满面严肃,像足了丽儿的护驾卫士。

这里,叙述者可以说是作者的代言人。“喜怒哀乐…那么原始,那么直接”、“苍纹满布的脸上…童稚般的笑容”等语,主要是针对王雄说的,而“赤的天真”这几个字,和“女婴的憨态”相同,正是王雄拼命想保存的。同段末尾,叙述者又提到一个在海滨月下拉二胡的老士兵“使我联想到,他那份怀乡的哀愁,一定也跟

儿的情,不是一般男女之,而是他不自觉中对“过去”的执着(Obsession)。也就是说,他对“小妹仔”对往日简朴生活,特别对年轻时候纯真的自己之无限眷恋与痴迷。他用全生命力量设想抓住的,与其说是丽儿的情,不如说是丽儿的童真气息所能给他的“回到过去”的幻觉。如此,卫护丽儿的“童真”(Innocence),使之永久存在,成为王雄生活的惟一使命,全意义。而这象的,神上的“卫护”在小说里以实际生活中对的卫护,来表征,来化。如此,王雄被作者安排为丽儿家的男佣,服侍陪伴丽儿,保护她上下学。如此,作者让叙述者以略带幽默的吻,把王雄送丽儿上学的三车,比喻为一辇“车”把王雄比喻为“护驾卫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