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喜剧成分(1/5)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之喜剧成分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并不是纯粹的喜剧小说,但却是《台北人》里惟一ju有真正喜剧se彩的一篇。在我们讨论过的三篇《台北人》小说里,我们多少也可找到喜剧之层面,然而,《永远的尹雪艳》之诙谐语言,表达的是人类在死神面前的无助无能;《一把青》里朱青与空军小伙子打情骂俏的喜闹场面,衬现的是她丧失灵xing,前后判若两人的悲哀;《岁除》里赖鸣升喝醉酒表演打拳,引得众人大笑,却使读者倍加心恸于他的绝对孤立,无人了解。如此,这三篇小说所呈现的那么一点喜剧面,其实是一zhong伪装,一zhong掩饰,目的在于反衬加qiang故事的悲剧xing。

惟独在《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里,喜剧表现不是伪饰,不是作者利用来表达悲剧的工ju,而是真正用来刻画金大班的xing格的。惟独这一篇,故事的“轻松面”不但足以和“严肃面”抗衡,甚而超越压盖之。

从这篇小说的“语气”(tone),我们很容易gan觉chu作者在写此篇时的相当轻松的心情。这和《岁除》大异;我们读赖鸣升的故事,会gan觉到作者的心情十分沉重。主要是因为这两篇的主角很不相同:赖鸣升是个不肯接受现实,完全活在“过去”的悲剧xing人wu,十分令人怜悯;金大班却是一个很能接受现实,很会照顾自己,因而gen本用不着别人怜悯的女人。换言之,因为金大班异于《台北人》里绝大多数的主角,不是一个悲剧人wu,所以作者能够以轻松愉快的笔chu2,描写她,述说她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一点,即作者对金大班的喜剧xing之看法与态度,和金大班对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态度,十分相近,可以说是吻合为一。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不单用客观叙述法,而一再钻进主角的意识;也就是为什么作者如此自由自在chu入于金大班的意识,客观主观兼用,却能保持语调之一致。

白先勇对朱青是“怜惜”对赖鸣升是“敬爱”对金大班,则是十分的“喜爱”整篇小说调侃活泼的语气,使我们知dao,作者觉得金大班这个人有趣,可笑,可爱,可亲。事实上,金大班很可能是《台北人》全集里最有人味的一个角se。

然而她却是个如此俗气不堪,满嘴下liu话的女人!这,当然,和她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她当了二十年舞女。以前在上海百乐门,现在在台北夜ba黎。她接chu2的客人,不是尹雪艳所接chu2的高雅上liu社会人士,却多是一些满shen铜钱臭味,来舞厅“hua钞票”的中产阶级生意人。而一般“货腰娘”最大的梦想,也就是钓得一tou金gui,嫁给有钱的商人。金大班倒不那样“饿嫁”年轻的时候放弃了许多机会,然而年已四十的她,知dao不能久等,到底找了个hutou,即将下嫁六十大几的富商陈发荣。这篇小说,写的就是金大班在“夜ba黎”的最后一夜。第二天,她就要摇shen一变,成个“老板娘”了。

金大班既然是一个长期在拜金的风月场中打gunchu来的人,她shen上当然沾满了属于这个环境的现实cu俗气味。首先,作者让她姓金,就有暗示han义。事实上,白先勇选用小说人wu的姓名,颇为用心,时常以名字影she1其人。就《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这篇来说,潘金荣、周富瑞、陈发荣等名字,一看就使人觉得很适合他们暴发hu生意人的shen分。而金兆丽年轻时的情人“月如”人若其名,在金大班记忆里,永远像月光那样mei,那样皎洁,一点都没有男xing的臭味。话说回来,让我们看看金大班是如何个“俗气”法。先瞧她的衣饰打扮:

金大班穿了一件黑纱金丝相间的jinshen旗袍,一个大dao士髻梳得乌光水hua的高耸在touding上;耳坠、项链、手串、发针、金碧辉煌的挂满了一shen。

这几句文字里,就有三个“金”字。我们注意到,全篇小说里,金大班之所言,所思,以及日常惯用语,经常都与金钱有关。当夜ba黎童经理因她和舞娘们喝酒迟到而发chu怨言时,她要和他“把这笔账给算算”她说,人家来夜ba黎“hua钞票”是她的功劳,又提醒dao:“我的薪水,你们只算到昨天”她独坐化妆室,回想到当年,棉纱大王潘金荣在她shen上下工夫“hua的钱恐怕金山都打得起一座了”;但她把他一脚踢给了任黛黛,并取笑任黛黛“钓到一tou千年大金gui”在决定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