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逢年过节,又有逢年过节的成都。二因为思乡病的原因,愈把成都
化起来。于是,两年之间,成都的幻影,在邓幺姑的脑中,竟与所学的针线功夫一样,一天一天的
步,一天一天的扩大,一天一天的真确。从二
中,零零碎碎将整个成都接受过来,虽未见过成都一面,但一说起来,似乎比常去成都的大哥哥还熟悉些。她知
成都有东南西北四
城门,城墙有好
,有好厚;城门
中间,来往的人如何拥挤。她知
由北门至南门有九里三分之长,西门这面别有一个满城,里面住的全是满吧儿,与我们汉人很不对的。她知
北门方面有个很大的庙宇,叫文殊院;吃饭的和尚日常是三四百人,煮饭的锅,大得可以煮一只
,锅
有两个铜钱厚。她知
有很多的大会馆,每个会馆里:单是戏台,就有六七
,都是金碧辉煌的;江南馆
阔绰了,一年要唱五六百本整本大戏,一天总是两三个戏台的唱。她知
许多
闹大街的名字:东大街,总府街,湖广馆;湖广馆是
好买菜的地方,凡是新
的菜蔬野味,这里全有;并且有一个卓家大酱园,是
过宰相的卓秉恬家开的,豆腐
要算第一。她知
心
得
好的是淡香斋,桃圆粉香
皂
得
好的是桂林轩,卖
包
的是都益
,过了中午就买不着了,卖
饺
的是亢饺
,此外还有便宜坊,三钱银
可以
一个消夜攒盒,一两二钱银
可以吃一只烧填鸭,就中
著名的,是青石桥的温鸭
。她知
制台、将军、藩台、臬台,
来多大威风,全街没一
人声,只要听见导锣一响,铺
里铺
外,凡坐着的人,都该站起来,
上包有白帕
,
有草帽
的,都该立刻揭下;成都华
称为两首县,
来就不同了,拱竿四轿拱得有房檐
,八九个轿夫抬起飞跑,有句俗话说:“要吃饭,抬两县,要睡觉,抬司
。”她知
大
人家是多么讲究,房
是如何的
大,家
是如何的齐整,差不多家家都有一个
园。她更知
当太太的、
的、少
的、小
的、姑娘的、姨太太的,是多么舒服安适,日常睡得晏晏的起来,梳
打扮,空闲哩,
针线,打打牌,到各会馆女看台去看看戏,吃得好,穿得好,又有老婆
丫
等服伺;灶房里有伙房有厨
,打扫跑街的有跟班有打杂,自己从没有动手
过饭扫过地;一句话说完,大
人家,不但太太小
们,不
这些
事,就是上等丫
,又何尝摸过锅铲,提过扫把?那个的手,不是又白又
,长长的指甲,不是凤仙
染红的?
得在成都过日的味
!”
邓幺姑之认识成都,以及成都妇女生活,是这样的,固无怪其对于成都,简直认为是她将来归宿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