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枝上柳绵chui又少天涯何chu无芳草(2/2)

应该还有一段人们甚少提及的故事,苏轼的初恋。我看到,就一并录了来。他的堂妹,一个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名字的女人,只是在东坡的诗文中称她为“堂妹”或“小二娘”祖父苏序的葬礼期间,她现了,苏轼对她一见倾心,只不过缘分浅薄,不能在一起。这位堂妹后来嫁给了一个喜收藏书画的书生柳仲远,住在靖江,苏轼在杭州官时,后来放时都去探望过她,也为她也写过诗——

林语堂先生以为这首诗是很典型的“情诗”可看东坡对年少时梦中情人的温然怀念。后来这位堂妹死时,苏轼直说自己“情怀割裂”、“心如刀割”我真是喜东坡这样的洒然真挚。对边的人都有敬怜惜的心,这样的男值得女人去,值得千年后仍时有女为他牵动情

一个没有才的男人,永远得不到女人的喜和尊重。男人不要总说女人质,女人纯洁起来,也是瑶池仙,一俗事不沾的。端看男人的,有没有这个能力让女人死心塌地?

——仍用胡兰成的文字作结吧,这个男人,别人说他如何,仍难减我对他的好。这是没办法的事。

郑庄好客,荣我尊前时堕帻。落笔生风,籍甚声名独我公。山白早,莹雪肌肤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有人说,苏东坡是一位“永不背叛觉”的情中人,我认同。所以他姬妾多,我亦觉得他是痴情之人。如果拿一夫一妻制来衡量,苏轼在今天,不单在德上,法律上还说不过呢,怕是难免有私买儿童之嫌。

——《减字木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在以词写悼亡的悲切劲上,东坡和纳兰容若极似,只是他比容若更达观,更懂得死者长矣矣,生者当乐天的理。

觉不是情。他从不背叛觉。王弗病逝后,苏轼续娶,但仍在王弗埋骨的山亲手栽下了三万株松柏苗,以伴青冢。他对她心有牵念,年年不忘。作词悼亡,亦是坦。他亲手栽下三万株松柏,那些号称不薄幸的文人们,哪个有如此闲心?松涛耳,我是王氏,也当安眠地下了。续妻王氏死后,他不再娶。十几年后由其弟苏由将他和王闰之合葬在一起,完成他对她“死则同”的誓言。

寡情怜我老,遣无恨赖君诗。

玉台不见朝酣酒,金缕犹歌空折枝。

再看他应酬歌的诗词,也是端庄尊重,轻灵妩媚之余却没有一轻佻浮狼之意,其心意与两宋年间的那些文人客是迥然不同的。除了有名的他为柔写的《定风波·此心安是吾乡》外,另一首《减字木兰》也是别有来源。

苏轼作她的墓志铭,只短短百余字,这朝云几岁来我家,十五年来待我尽心尽意,是个知礼的人,她跟我来惠州,某月某日病瘴,诵金刚经六如偈而殁,我葬在她在此云云,此外她生得如何貌聪明,世之,悼亡的话,一句也不提。我避匿雁山时在苏词宗案中读到,不觉潸然下泪来。

善男,善女,都应得到怜

死。面对比自己大许多的丈夫,朝云的生死相从不是源于刻骨铭心的敬和又是什么?她固然聪颖不凡,才能当得上他的解语,他的“如夫人”他又何尝不是横绝百年的男,天资卓绝的才人?

从此年年定相见,师老圃问樊迟。

他对堂妹的情,是情意结般的在上,可以自诩。红尘万里,很多人遇到了,散失了,误解了,错过了,所以,到年老仍是赤心怀念的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拥有的,因此是一份机缘。就好像有个人叹息,当年他喜过一个女,可是那个女是别人的女朋友,他不好意思去表白,甚至连争抢的心也没有,那时候他还是个小卒,后来,她和先前的男散了,他也逐渐有了名气,可是他跟她,毕竟错过了!这么多年来,她一直是他的情意结,但他也是万人称的好男

这是他借词为歌姬郑荣、莹求情脱籍所作,开了“藏词”的先风。这样的苏轼,和那声声“忠君民”、“存天理,灭人”却为一己之私威诬陷他人的南宋理学宗师朱熹相比,人品下,不望可知。

朝云死后,苏轼葬她于惠州西湖,墓边筑“六如亭”长伴红颜。他虽然没有和她葬在一起,我想,朝云也是没有怨意的。情既超越生死,又何用计较虚名?她与他既是生死相知相重的夫妻,更是比人还要难觅的知己。

羞归应为负期,已是成荫结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