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八章ldquo;驼峰航线r(6/10)

退回本土。美国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从此,日军攻势渐颓,太平洋战场主动权逐渐转移到盟军方面。

六月中旬,中途岛大海战的胜利消息传来,备尝失败艰辛的亚洲盟军一扫心头阴霾,精神大振。中国战区,日军攻势有所减缓,大批骨干师团陆续南调,投入南太平洋战场。此后一段时间,中国正面战场出现一个相对平静的对峙局面。

六月,非洲战场却频频告急。

首先是德国北非兵团在隆美尔指挥下一举歼灭英军装甲兵团,接着德国坦克又攻陷布鲁克城要塞并越过利比亚,乘胜进入埃及。不到半个月,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都处在德军炮火控制下,中东岌岌可危。埃及一旦失守,德军坦克就可以毫无阻碍地越过中东直捣印度,那时腹背受敌的盟军就再也无法阻止法西斯阵营的胜利大会师了。

罗斯福总统立即对北非的严重局势作出反应。

六月二十二日,总统下令已经启程的美国船队中途改道,将运往中国、苏联和土耳其的部分飞机和重型武器改运中东。

月底,美国总统再次下令,将飞往中国的运输机群改飞中东,以挽救频临崩溃的英国埃及兵团。

但是刚刚作出让步的中国委员长却不管这些理由,他被美国人不守诺言的无耻行为彻底激怒了。他立即派人召来美国大使高斯,还有史迪威和陈纳德,冲他们大叫大嚷,怒不可遏。

三个美国人分别用三种不同的方式向委员长申辩。

老奸巨滑的外交官高斯大使娴熟地玩弄外交辞令,阐述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国际义务。史迪威以军人的直率向委员长指出国际战场一盘棋的道理。

陈纳德上校则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情向委员长暗示:只要他的飞虎队拥有足够的飞机,就一定能在半年甚至三个月内从空中打败日本人。

史迪威理所当然成为委员长发泄怒火的对象。

罗斯福总统为了消除误会,亲自写信向委员长解释中东吃紧的原因,并保证今后逐月提高空运量。为了表示对中国战场的重视和提高该战区的地位和规格,一周后罗斯福总统发布命令,批准将非官方的美国援华空军志愿队(即飞虎队)正式编入美国空军序列,半年后又升格为独立的第十四航空队(师),司令官克莱尔·陈纳德上校也因此如愿以偿,接连晋升两级,成为陈纳德空军少将。

美国总统的安抚政策并未消除蒋介石对史迪威的敌视和成见。相反,总统的退让却使国民党人逐渐意识到他们手中握有一张讨价还价的王牌,这张王牌就是日本人。太平洋战争一旦吃紧,中国人就成为日本人争取的对象。蒋介石一旦把握住美国人担心日中和谈的敏感心里,就开始玩起了日美中三角战略的政治游戏。这样,史迪威的军事使命就势必逐渐为政治斗争所代替,并且不可避免地成为政治角逐场上的牺牲品。

委员长为了达到排挤史迪威的目的,还有意将陈纳德抬出来与史迪威做对,企图以陈纳德来取代史迪威的地位。后来陈纳德与史迪威的矛盾公开化,这其中除了并不复杂的个人原因外,更多的还是国民党人插手和委员长“以夷制夷”政策的结果。

七月的昆明,大雨滂沱,偶有晴天,太阳便憋足了劲,将地面的一切建筑物:道路,桥梁和飞机跑道烤得直冒烟。

南郊巫家坝飞机场,史迪威将军在陈纳德司令官陪同下视察航空志愿队。巫家坝原来是滇池边上一片荒凉的滩涂,由于战争需要,政府动员十万民工在这里建起一座简易机场,后来扩建成大型军用机场,陈纳德的总部就设在机场外面的一排平房里。

在史迪威看来,这支在中国战场上大名鼎鼎的美国“飞虎队”其实不过是一批乌合之众,他们只有几十架老式的P—38战斗机和“马丁式”轰炸机,飞行员全都是退役的兵油子和民航驾驶员,各个纪律涣散,风头主义十足。一群打扑克的飞行员明明看到长官走过来,却不马上起立敬礼;一个酗酒的上尉衣冠不整,醉醺醺地作怪相。还有的军人公然搂着中国妓女在军营里招摇过市。

这里的一切使史迪威打心眼里感到厌恶。

陈纳德结结巴巴地向将军解释:因为没有战斗任务,所以飞行员都愿意自由自在地乐一乐。

“这就是你的理由吗?”史迪威冷冷地盯着陈纳德,他对这位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空军英雄没有好感。陈纳德和他的部下在美国没有市场,因此跑到中国来寻求刺激,以满足廉价的权力欲和虚荣心。史迪威觉得他们和一群无赖差不多。“就差把妓院和醒酒所开进机场了,对不对?从明天起,我给你派一个管勤务和军纪的副队长,还有一连宪兵。由他直接向我报告机场的管理情况。”

“是,长官。”陈纳德遵命,内心很不乐意,他认为史迪威在寻机剥夺他的权力。

一名少校向陈纳德报告:第二轰炸机中队准备完毕,半小时后将起飞轰炸怒江西岸。

“将军,愿意同我们一道去兜兜风吗?”陈纳德殷勤地邀请史迪威。他并非要讨好这位上司而是想让史迪威改变一下对他部下的坏印象。

“我同意。”史迪威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要亲眼看一看,你们是怎样把炸弹扔到日本人头上的。”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