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一章缅甸风云(2/3)

英国战

记者:“请问中国兵还有其他背景吗?”



记者:“请问蒋委员长先生,中国兵有必胜的把握吗?”

十二月,香港陷落。香港通往内地的质补给被切断。

记者:“据我所知,目前形势对中国不利。万一缅甸不守,请问中国政府有能力应付四面受敌的困难局面吗?”

由于日军连续切断滇越铁路和香港的补给线,西方援华资便只能低达仰光,然后经过唯一一条滇缅公路辗转运到昆明。由于路途漫长,诸多困难,因此到次年一月,援华资运输总量便从正常的月三万五千吨剧减到不足六千吨。

蒋介石答:“日寇乃一区区岛国,只要英诸国认清大局,将战略中心转移到亚洲战场,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最多只需一年时间便可打败日本。”

第二天,蒋介石谈话被突地刊登在《中央日报》及国内各大报的版位置上。

“…倘若日寇犯缅甸,断我赖以生存之滇缅路,我后方军民则无异困守孤城,坐以待毙…”(《中国国民党大事记》)

中国政府兵缅甸的消息立刻震动了西方世界。

蒋介石:“日寇虽然气焰嚣张,然终究只能逞凶一时。我军乃堂堂正义之师,与日军不共天,此次缅作战系国家存亡之举,必然奋勇杀敌,置之死地而后生。”

《泰晤士报》评论员写:“中国人决心重返缅甸的行为表明,昔日白人在亚洲的统治权威已经破碎了…”

作战资匮乏的危机同样影响到敌后战场。延安总曾电告重庆,沂蒙山据地遭到敌人“铁合围”急需军火,粮及被服支援。重庆方面答:因外援受阻,正面战场亦无法保障供给。今后各抗日据地须设法就地筹措资。

十二月,侵泰日军第十五军先侵缅甸南维多利亚角,直接威胁仰光和滇缅公路,而英国人在缅甸的全兵力总共只有两个英缅师。鉴于缅甸局势岌岌可危,鉴于英国民者顽固持退守印度的利己主义立场,同月下旬,中国蒋介石委员长在重庆主持召开中、英、军事联席会议。会后,蒋介石接见中外记者并发表谈话。

有记者提问:“委员长能否谈谈战争前景?”

蒋介石答:“日军若吞并缅甸,必然大举侵印度,军中东。缅甸不保,印度也危在旦夕。因此国军缅,其目的不仅保障滇缅通线,更为保障盟军统一战线之大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盟军在东南亚的节节败退不仅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而且把中国的大后方暴无遗。

缅甸之战立刻成为影响中国和亚洲局势发展的新

战争爆发,苏联象征的援华运输逐告中断。

同月,从汉迁至重庆的兵工厂因缺少钢材和原料,被迫停工。国民党政府仅有的十余架运输机亦因油料缺乏而停飞。

一九四二年一月中旬,日军攻长沙。第九战区炮兵第一旅占据岳麓山阵地,压制敌人炮火。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炮弹告罄。第九战区长官电告重庆,军令回答:炮弹尚在仰光待运。

对中国人的惊人之举,世界舆论反响不一。

蒋介石:“各位先生我愿意借此机会向大家透一个消息。鉴于亚洲局势日趋严重,我国民作决定:不日将兵缅甸,与日寇决战。”

文史资料载:“七七”事变以来,中国抗战后方所需各战略和各民用资:汽油、煤油、柴油、橡胶、汽车件的百分之百,药品、钢材、棉纱、白糖、纸张的百分之九十,都须从西方。如果日军切断滇缅公路,断绝中国同外世界的一切联系,中国国内的各战略资储存最多只够维持三个月。难怪当时重庆的外长宋文也不得不惊呼:

是月,侵泰日军前泰缅边境,对缅甸虎视眈眈…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