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临窗有一行单人书桌,我可以占据一个桌。架上的书,我可以自己取。读不完的书可以留在桌上。在那里读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环境非常清静。我为自己定下课程表,一本一本书从
到尾细读。能这样读书,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当时在津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获得奖学金或领取政府津贴的。他们假期中也离开
津,别
走走。惟独钟书直到
津大学的学生,多半是刚从贵族中学毕业的阔人家
弟,开学期间住在各个学院里,一到放假便四散旅游去了。
津学制每年共三个学期,每学期八周,然后放假六周。每三个学期之后是长达三个多月的暑假。考试不在学期末而在毕业之前,也就是在
学二至四年之后。年轻学生多半临时抱佛脚,平时对学业不当一回事。他们晚间
聚在酒店里喝酒,酒醉后淘气胡闹,犯校规是经常的事。所以钟书所属的学院里,每个学生有两位导师:一是学业导师,一是品行导师。如学生淘气
格被拘,由品行导师保释。钟书的品行导师不过经常请我们夫妇吃茶而已。
老金家供一日四餐———早餐、午餐、午后茶和晚餐。我们住一间双人卧房兼起居室,窗临园,每日由老金的妻女收拾。我既不是正式学生,就没有功课,全
时间都可自己支
。我从没享受过这等自由。我在苏州上大学时,课余常在图书馆里寻寻觅觅,想走
文学领域而不得其门。考
清华后,又
自己欠修许多文学课程,来不及补习。这回,在
津大学图书馆里,满室满架都是文学经典,我正可以从容自在地好好补习。
之需,我怎么办?我爸爸已经得了血压症。那时候没有降压的药。我离开爸爸妈妈,心上已万分抱愧,我怎能忍心再向他们要钱?我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好安于
一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
津还有一项必须遵守的规矩。学生每周得在所属学院的
堂里吃四五次晚饭。吃饭,无非证明这学生住校。吃饭比上课更重要。据钟书说,获得优等文科学士学位之后,再吃两年饭(即住校二年,不
假期)就是硕士;再吃四年饭,就成博士。
钟书说我得福不知。他叫我看看他必修的课程。我看了,自幸不在学校辖之下。他也叫我看看前两届的论文题目。这也使我自幸不必费这番工夫。不过,严格的训练,是我欠缺的。他呢,如果他也有我这么多自由阅读的时间,准会有更大的收获。反正我们两个都不怎么称心,而他的失望更大。
学期开始后,钟书领得一件黑布背心,背上有两条黑布飘带。他是我国的庚款公费生,在津却是自费生,自费的男女学生,都穿这
黑布背心。男学生有一只
的方
帽
,但谁都不
。领奖学金的学生穿长袍。女学生都
的方
帽
。我看到满街都是穿学生装的人,大有失学儿童的自卑
,直羡慕人家有而我无份的那件黑布背心。
津有一位富翁名史博定。据说他将为
津大学设立一个汉学教授的职位。他弟弟K.J.Spalding是汉学家,专研中国老庄哲学。K.J.是
津某学院的驻院研究员。富翁请我们夫妇到他家吃茶,劝钟书放弃中国的奖学金,改行读哲学,
他弟弟的助手。他
气里,中国的奖学金区区不足
。钟书立即拒绝了他的建议。以后,我们和他仍有来往,他弟弟更是经常请我们到他那学院寓所去吃茶,借此请教许多问题。钟书对于攻读文学学士虽然不甚乐意,但放弃自己国家的奖学金而投靠外国富翁是决计不
的。
津大学的大课,课堂在大学楼;钟书所属学院的课,课堂借用学院的饭厅,都有好些旁听生。我上的课,钟书都不上。他有他的必修课。他最吃重的是导师和他一对一的课。我一个人穿着旗袍去上课,经常和两三位修女一起坐在课堂侧面的旁听座上,心上充满了自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