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周玉冰,青年作家、学者。版作品十余
,长篇小说《面朝大海
开——海
的诗情人生》曾引发一
海
。2008年5月,写
第一
关于汶川大地震的小说《五月的名字叫
》,受到温家宝总理亲笔批示。长篇小说《严凤英一家人》被誉为
有黄梅戏史志价值的作品。市场星报“星品藏”主编,书画评论员。)
了自己的个、品质、
德、学养,以端正质朴为尚。楷书中唐面碑底兼及二王,古雅率真。草书恣肆凝重,浸透古贤遗风。隶篆
得金石文字之妙。篆刻也是如此,其作品以秦汉印风为主,而能兼及明清各
派,为后来《印谱》的创作打下了
厚的基础。同时,也为今后个人风格的形成,提供了丰富营养与技术手段。
桐城也是一个自明代以来就官宦辈的地方,至清初乃至有“(桐城)文章甲天下,冠盖满京华”之说。中国社会数千年以来,帝王将相对于玉都有一
难以言表的崇尚心里,越到后来这
心里越登峰造极了。随着社会层次的提升,导致桐城的官宦人家以及文化人对于玉
的大量需求,所以在当时县城的南
(即现在的白
汪庄)就有了一些专门治玉的作坊。桐城现在玉
大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都于此有历史的脉络渊源。而现在大量玉
尤其玉印的
现,也为周国亮刻制玉印提供了一个契机与必要的条件。周国亮在篆刻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本
就对汉人玉印达到的艺术
度赞叹不已、心追手摹,现在有了大量可以使用的实
,遂能将此作为一个专攻的方向,作专题研究与创作,并在近十年之内达到了一个
度。曾为海上书印大家、上博研究员孙
祖先生称为“刀笔皆好,殊为难得”!
天下文章,其于桐城。一个文化人生活在桐城是幸事,他能保持一颗永久平和之心。周国亮就是这样的,在家乡先贤清真雅正的
德文章观照下,他始终以一个小学生的心态审视自己,如饥似渴地解决一个又一个学术问题,攀登一座又座学术
峰。在无比崇仰的心境下,他以篆刻的形式继承和弘扬先贤们的文化
髓,
版了《桐城派四祖词林印谱》等书籍。近几年来周国亮又把自己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
系统的总结,编写
《中国书法
典二十品——隶书卷》(合著)、《颜真卿楷书解析三十例》、《
二书法欣赏(上、下册)》(合著)、《书印传灯——
东升先生书印游学记》、《一脉相通是弘逸》、《临邓敷言——临析邓石如隶书“敖陶生诗评十屏”》等著作、文章。
心境闲适,忘怀得失。如今的周国亮很少关注外喧嚣,每天徜徉于书山墨海之中,以学养艺,追求真
真趣。我曾与他
创作心得,他
觉自己
于“蕴藉涵
,渐
佳境”的状态。其实,他甘受书斋寂寞,以皓首穷经的勤奋上下求索,笔墨
致幽微而又淋漓酣畅,已经
弘达悠远的艺术
度。他所
的环境、他的
格禀赋、他的学识涵养已经
备大家气象。他值得我们
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