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门前大江liu安徽周玉冰文集夜(2/2)

“陈家大洋房”气派的时间并不长久。因为寂寞,陈昔凡去浙江看望换帖弟兄曾固,两人答应去东北给英商收购大豆,却遭到英商算计,家产又赔得差不多了。

1901年前后,在“培德巷1号”仅生活两年的陈独秀一家又迁到南关西端的“院”1902年,陈乔年生在这里。“院”共有五,是公房,解放后改为土产仓库。上世纪80年代扩建安庆市一厂时拆毁了一分,主要是墙、月门(即门第一幢)。据悉,拆毁前文化局艺术科刘奎石和博馆吴振华分别拍了几张照片,现存放在安庆文局。

3、南关22号

登科多希望女婿陈独秀能一路科举。然而,门前大江波涛激了陈独秀广阔的襟,他无法安定,更无意潜心科举。当母亲去世后,嗣父陈昔凡要求他与兄长庆元一起去东北抄抄文稿时,他选择了去日本留学。

告老还乡的陈昔凡潜心书画,并因为崇仰邓石如、刘石庵、王石谷、沈石田,而将自己的居室取名“四石师斋”,同时致力于收藏。陈独秀1919年致吕澎的信中说:“我家所藏和见过的王画(王石谷的作品),不下二百多件。”

这怨谁呢?陈独秀思考的不是一个家,在动世,他的思想随着门前的长江,行走得很远很远。

新年伊始,陈独秀带着君曼去杭州任教。再次回到安庆时他担任安徽都督府秘书长,君曼自然不愿再住关。于是,他们住在宣家园。

为什么这里挂的牌是“陈延年陈乔年读书”而不是陈独秀故居?张健初先生认为,为保存这缩的陈独秀故居是动了心思的,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说“故居”就难保存,只能以他两个为中国革命不息奋斗并付生命代价的儿的名义保存下来。

时局也是在动之中,随后袁世凯一上台了。因为陈独秀担任过安徽都督府秘书长,他的爪牙倪嗣冲抄了“陈家大洋房”后来的特殊岁月里,陈家大洋房完全拆除了。

而陈独秀则衷于办报,传播先思想。此后的几年时间里,陈独秀先后四次留学日本,结识了一批志同合的青年,一回国就是组织“青年励志社”、组织藏书楼演讲、成立“安徽国会”,创办《安徽俗话报》。来南谈的,都是一些后来彪炳史册的青年才俊,他们讨论的问题不得而知,但主题肯定是改造社会、改造中国。

关陈家也因此与几十米外的长江一样,波涛。陈昔凡称要与陈独秀断绝父关系。

一个男人的重要阶段。他中乡试第一名后,安庆副将登科将漂亮、忠厚的女儿晓岚许给他,他们在这个房里结为夫妇,长延年也在这里生。

4、“陈家大洋房”的波折

关“院”

“陈家大洋房”位置肯定不是培德巷1号,是不是这个供集团这里的“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呢?张健初先生表示不是的,陈家在这里也没住多久,搬到了南关22号。在那里,陈昔凡建起了“法月之家”

1908年,官至省级员的陈昔凡看到大清江山日暮途穷,审时度势,回归归故里,将“法月之家”行扩建。据介绍,其中西合璧,总面积3300平方米左右,有三个大门楼,一个是洋式派,一个是本式派,两者之间还有一个后门,门楼上悬魏“宝宅”“法月”金字。主建筑为“三天井四院,五开间六,后二为重檐楼房,宅前宅后均有园。”合起来一共二十七大间,人称“陈家大洋房”,陈松年就诞生在这里。

陈独秀与这座房关系发生转折的一年是1909年。在北京女师范读书的姨妹君曼来到这里,她非常折服夫陈独秀的才识,整天听他指时事。相近的思想激烈碰撞,两人越过了雷池。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需要匹,商人纷纷从蒙古贩到奉天,地方官员趁机大税,在这里任职的陈昔凡成了暴发,并在奉天、池州购买近千亩土地,在北京开了古玩铺,老家安庆四牌楼也置了10余间店铺。

关陈家,因为了个陈独秀,父亲没有会到儿的孝敬、妻没有会到丈夫的温存,女更没会到父亲的慈。就是君曼,伴随陈独秀的岁月也是担惊受怕,乃至临终时告诫女儿不要找搞政治的丈夫。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