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共居,也不能转化。”可见,离开一定的条件,思想转化就无法实现。具体说来,思想转化有以下三项基本条件:
牐1、教育对象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达到一定程度。教育对象是思想转化的主体,只有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转化才能最终实现。对于教育对象来说,要促进自己的思想转化,必须发挥内因的作用,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的有益的教育,努力自我,实现观念更新,经历从“内化”到“外化”的完整过程。所以,要实现思想转化,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这一条件,对于任何人的思想转化都是适用的。
牐2、教育者应当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学业务素质。马克思曾指出:“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首先,教育者只有先受教育,才能为人师表。思想教育工作者,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这个影响,包括积极与消极两个层面。只有思想道德素质较高的人,才会给教育对象以直接的影响,故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明确主张:“师以身为正仪”;汉代学者杨雄也说:“师者,人之模范也。”他们所讲的“正仪”、“模范”,都从思想道德角度给教育者提出了高标准和高要求。教育者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才能为人师表,引人向上,激人奋起,使之潜移默化。其次,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教育方面的业务素质。教育者只有具备较高的教育业务素质,懂得教育规律和教育艺术,才能使思想教育工作在教育对象身上产生效果,从而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化。
牐3、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总是要受环境的影响。适宜的环境,对于人们及时转变观念,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
牐犅砜怂肌⒍鞲袼乖凇豆膊党宣言》中,早已精辟地指出:“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就告诉人们:一切观念、概念、意识都是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可见,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马克思、恩格斯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每个人和每一时代所遇到的现存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所想象的‘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的基础…”这里说的“环境出创造人”,画龙点睛地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变化具有极大的影响力,是促进人的思想转化的重要条件。
牐牷肪扯匀说乃枷肫返滦纬傻淖饔茫我国古代思想家早有许多朴素的论述。《墨子?当染篇》曾以染丝为喻,说明环境对人的形成具有“染”的功能,认为“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古谚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亦是善于环境塑造人的品格的写照。这都说明,环境能够履行人。以上所说的三个条件,既相对独立,又相辐相成,都对人们的思想转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牐牐ǘ)思想转化的二个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