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学画回忆(2/2)

假如我早得学木炭写生画,早得受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可耻的回忆,写在这里,给学画的人作借镜罢。

放假时我挟了书包和先生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姊商量。大姊教我,用一张画方格的纸,在画谱的书面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像就有经纬格范围着了。大姊又拿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然后向镜箱中取她画眉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放大的画法。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姊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差不多大。我伴着了烈的兴味,用笔钩线条;又用大盆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像就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像,大家说“!”还有几个老妈,尤加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的盛称声中,俨然成了一个小画家。但听到老妈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放大的枪,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格放大是大姊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样画葫芦”。如今老妈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且置之不答,先把画缴给先生去。先生看了。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上。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晚上散学,再向它拜一下。我也如此。



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来的。说之后心发一阵闷,好象一块大石吞在肚里了。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装惊奇和羡慕的脸,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心事,直到放假。

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每天来访先生的那个大块看了画,对先生说:“可以。”这时候学校初兴,先生忽然要把我们的私塾大加改良了。他买一架风琴来,自己先练习几天,然后教我们唱“男儿第一志气,年纪不妨小”的歌。又请一个朋友来教我们学。我们都很兴。有一天,先生呼我走过去,拿一本书和一大块黄布来,和蔼地对我说:“你给我在黄布上画一条龙,”又翻开书来,继续说:“照这条龙一样。”原来这是时用的国旗。我接受了这命令,只得又去向大姊商量;再用老法把龙放大,然后描线,涂。但这回的颜料不是从染坊店里拿来,是由先生买来的铅粉、胶和红、黄、蓝各颜料。我把胶煮溶了,加铅粉,调制各不透明的颜料,涂到黄布上,同西洋中世纪的fresco①画法相似。龙旗画成了,就被地张在竹竿上,引导学生通过市镇,到野外去。此后我的“画家”名誉更;而老妈的画像也促得更了。

我再向大姊商量。她说二姊丈会画肖像,叫我到他家去“偷关”。我到二姊丈家,果然看见他们有特别的画:玻璃九格、笔、米突尺、三角板。我向二姊丈请教了些画法,借了些画,又借了一照片来,作为练习的范本。因为那时我们家乡地方没有照相馆,我家里没有可用玻璃格放大的四寸半照片。回家以后,我每天一放学就埋笔照相画中。这是为了老妈的要求而“抱佛脚”的;可是她没有照相,只有一个人。我的玻璃格不能罩到她的脸上去,没有办法给她画像。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大姊在我借来的一包样本中选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了。”我依计而行,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象的肖像画,外加在笔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的肌,翠蓝的上衣,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黄的珠耳环。老妈看见珠耳环,心盛开,即使完全不象,也说“象”了。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画容像。活着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我十七岁外求学,年假、暑假回家时还常常接受这义务生意。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到现在,在故乡的几位老伯伯和老太太之间,我的笔肖像画家的名誉依旧健在;不过他们大都以为我近来“不肯”画了,不再来请教我。前年还有一位老太太把她的新死了的丈夫的四寸照片寄到我上海的寓所来,哀求地托我写照。此我久已生疏,早已没有画,况且又没有时间和兴味。但无法对她说明,就把照片送到照相馆里,托他们放大为二十四寸的,寄了去。后遂无问津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