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三章青年村支书chun接福(2/2)

“还是算了吧,您老人家自个留着吧!”五块钱的烟其实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坏一样。不过对大爷就不一样了,他一向注重节俭,该的想方设法省着,不该的那就更不用说了。

我看了看时间,上坟回来正好赶上吃饭。于是我在西屋拿了一六米左右的竹竿,有手腕,这竹竿还是去L市时人家送的呢。我在我家门前喊:“二哥,行了不?该上坟去了。”

贴好联,我骑着车赶回家里。

此刻父亲正在折火纸(农村过年用的),母亲正在切菜。

五块钱啊!这可是五块钱一盒的烟啊!

农村人贴联和城里不一样,虽然我没有过城,但是在电视上也见到过城里人过节贴的联。

这几天我可谓是天天到此,一是看看竹竿有没有被偷,其实我完全不用来看着竹竿,因为我大姑家就住在大坝上面,库下只要一有动静她就能够听到。而且我本打算把竹竿等过了年在运过来,但是家里有个说法,那就是自个家的东西不能在街上过年。不能在街上过年,那只有大坝那里有空地存放这些竹竿了,况且大坝好歹我也是承包者,放在那里总没事吧。

村里的鞭炮声已经渐渐褪去,我知现在很多人家都已经贴完了联。

我知,如果我执意不要这包香烟我大爷就算放到发霉了也不一定。看我大娘在一旁劝说,在加上我大爷执着的神我只好把烟放到袋里。

最后贴完联,大爷拿一包五块钱一盒的将军递给我;“你现在都是大人了,虽然学会了烟,但是还是少比较好。这包烟我早晨专门给你买的,你拿着吧!”

贴完联之后,我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下河库,毕竟现在库是俺的,当然库大坝上那个小屋也要贴上几张。

什么五块的香烟,到时候咱有了钱咱六块的,不就是多了一块钱嘛!

这一刻我心底暗暗发誓,无论如何也要让家人都过上好日。让家人过上电视里面经常提到的“小康社会。”

真不知大爷为什么买这烟,要知在集市上买五块钱的能吃好几顿。

先贴的我家和我叔家的,之后贴完就是我家,我打的浆糊比较多,所以每年都是如此,挨家的贴。我知为什么打这么多浆糊,她完全是于对我们几家人的护,毕竟我们要贴联也要用面粉,所以她就用自己的面粉多打一些江湖,好让我们不用浪费留着蒸馒吃。

贴过联都快一了,最后一家是帮我大爷家贴的,他家贴的比较多,可以说我们几家也没有他家贴的多,关键就是我大爷家养了几猪,虽然现在猪也没几了,但是以前的猪圈现在都还保留着,所以加上猪圈之类贴了很多很多。

我大娘正在洗菜,:“文文啊!你大爷给你你就拿着,省的和你爸一样发霉了再。”

父亲看了我一:“你去那个炮仗杆,然后去下街你家等我吧。”

此刻,发霉二字已经印在了我心里。

不过那联看上去始终没有农村人贴的喜庆。城里人无非就是在门上贴上一个‘富’字,要么在门框两边贴上一对联,上面个横批这样就算过年了。

不过远却传来阵阵鞭炮的响声,因为那些响声是村民们上坟请老祖宗回家过年的讯号。

回忆:“俺也是农村的,俺记得有一俺还掉猪圈里了呢。”

想一想满屋都是红纸那应该是多么喜庆。

农村人不一样,首先就是我们农村人的门和城市里的不一样。城市大多都是一扇门,农村都是两扇门,首先农村人门框两边要贴上一对联,之后两扇门上面也要贴上一对大的联,比如“爆竹声声辞旧岁红梅朵朵迎新。”之类,然后门上面还要贴上纸挂,比如“黄金堆满门”之类。当然如果家里有养的牲,或者鸭之类也都会在它们窝里贴上一张。还有床边上,和缸上面也都要贴上,反正只要能够用得着的都要贴。

咱不在乎。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