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张,共
二十六期。自一九○六年九月第七号起由章太炎主编。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革命家、学者。他在《民报》发表的文章,喜用古字和生僻字句。这里说的受《民报》的影响,即指受章太炎的影响。
《现代评论》周刊是当时一
分资产阶级大学教授所办的一
同人杂志,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于北京,一九二七年七月移至上海
版,至一九二八年十二月停刊。它主要是刊登政论,同时也发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主要撰稿人是王世杰、
一涵、胡适、陈源(笔名西滢)、徐志
、唐有壬等,也采用一些外来投稿。其中胡适虽没有参加实际编辑,但事实上是这个刊
的首领。这派人
和帝国主义——特别是
英帝国主义、北洋军阀以及后来的国民党反动派有密切的关系。他们以自由主义的面目
现,积极充当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言人;他们办的这个刊
的主要特
,就是时而曲折时而
骨地反对当时在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如五卅运动发生后,胡适、陈源和其他一些人都曾先后在该刊发表文章,诬蔑在共产党领导下由工人、学生和市民所形成的广大的反帝运动。一九二六年三月十八日段祺瑞在北京屠杀
国人民时,该刊公然诬蔑被杀的
国群众,替段祺瑞辩护。一九二七年四月蒋介石举行反革命政变以后,该刊逐步投靠蒋介石政权,成为赤
的反共反人民的刊
。
作者在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二七年之间,曾不断发表文章,对这个刊
的反动言论
行斗争,揭穿了这派人
的假面目和反动本质。这些文章,都收在本书和《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中。
⑧三一八惨案 一九二六年三月十二日,冯玉祥所
国民军与奉系军阀作战,日本帝国主义
动军舰支持奉军,炮击国民军,并联合英
法意等国,于十六日以最后通牒向北洋政府提
撤除大沽
国防设备等无理要求。三月十八日,北京各界人民激于
国义愤,在***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拒绝八国通牒,段竟令卫队开枪
击,当场死、伤二百余人。惨案发生后,《现代评论》第三卷第六十八期(一九二六年三月二十七日)发表陈西滢评论此案的《闲话》,诬蔑被惨杀的
国群众“没有审判力”是受了“民众领袖”的欺骗“参加
他们还莫明其妙的运动”“冒枪林弹雨的险,受践踏死伤的苦!”又险恶地把这次惨案的责任推到他们所说的“民众领袖”
上,说这些人“犯了故意引人去死地的嫌疑”“罪孽”“不下于开枪杀人者”等等。参看《华盖集续编》中的《“死地”》、《空谈》等篇。
⑦木
人 应作木
散人,是明代遗民贾凫西的别号。贾凫西(约1592—1674),名应
,山东曲阜人。这里所引的话,见于他所著的《木
散人鼓词》中关于周武王灭商纣王的一段:“多亏了散宜生定下胭粉计,献上个兴周灭商的女
娃;…他爷们(
指周文王、武王父
等)昼夜商量行仁政,那纣王胡里胡涂在黑影爬;几年家
刀
割
不觉死,只等得太白旗悬才知
命有差。”鲁迅在这里借用“
刀
”来比喻现代评论派的反动言论。
⑤这里的君
之徒和下文的所谓正人君
,指当时现代评论派的人们。
④“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语
《淮南
·原
训》:“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
“正人君
”是当时拥护北洋军阀政府的《大同晚报》于一九二五年八月七日的一篇报导中,
捧现代评论派的话;鲁迅在杂文中常引用它来讽刺这一派人。
⑥这里说的不骂军阀和下文的“无枪阶级”都见于《现代评论》第四卷第八十九期(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署名涵庐(即
一涵)的一则《闲话》中,原文说:“我二十四分的希望一般文人彼此收起互骂的法宝,
我们应该
的和值得
的事业。万一骂溜了嘴,不能收束,正可以同那实在可骂而又实在不敢骂的人们,斗斗法宝,就是到天桥走走,似乎也还值得些!否则既不敢到天桥去,又不肯不骂人,所以专将法宝在无枪阶级的
上
祭,那末,骂人诚然是骂人,却是
傲也难乎其为
傲罢。”
当时北京的刑场在天桥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