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天使为什么会有翅膀呢?…星星为什么会眨睛呢?…鸟儿为什么会飞呢?…大象的鼻
为什么那样长呢?”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活着一个小丑。这也是苏格拉底的看法。为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实并不
备特殊的“资历”;他只是一个助产士而已。接生婆帮助产妇生下孩
,苏格拉底帮助人们“生下”人生的智慧。这
比喻当然是老调,但这个古老的接生婆象征却
有另一层涵意,值得我们
思:需要被接生
来的,实际上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个孩
。
在雅典城,苏格拉底就是这么一个丑角——既不桀骛,也不冷漠。他只知一件事:人世间有很多事情他并不懂。这个;念
时时折磨他,于是他就去当个哲学家,成为一个永不放弃探寻人生真相、对人生不断提
新问题的人。
而居然有人说他们觉得人生无聊!
听来诡谲,孩丧失对世界的这
积极的、充满活力的
受时,正巧是他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所以,孩
们需要神话和童话。大人们也需要神话和童话,因为它能帮助我们
抓住儿时的经验,不让它
失。
李永平译
集,随便抓个人问问题!),苏格拉底曾说:“雅典就像一匹没打采的
儿。我将扮演‘
虻’的角
,狠狠咬它一
,让它飞腾
跃起来。”(而我们的“
虻”却在
什么呢?)
我们总夸夸其谈,大谈“人生的奥秘”要亲
验这个奥秘,我们就得摆脱世故的矫情,让自己再当一次孩
。想当孩
,就得往后退一步——也许,退了一步后,我们会发现
前豁然
现一个
妙的世界。就在那一刻,我们目击世界的创造过程。朗朗晴空下,一个崭新的世界蹦地冒了
来…
我觉得,十九或二十岁才开始接哲学书籍,实在已经太迟了。最近欧洲
行婴儿游泳,因为父母们觉得,既然游泳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那这
本能必须加以呵护。对人生好奇并不是学来的,而是我们自己遗忘掉的本能。
几千年来,人类总是遭受一连串重大问题困扰,而四却找不到现成的答案。结果,我们被迫面对两
选择:我们可以欺骗自己,假装我们知
一切值得知
的事情,或者,我们索
闭上
睛,拒绝面对人生
本问题,乐得逍遥度日,摆脱烦恼。今天的人类基本上分成这两大族群。我们若不是趾
气扬,自以为通晓人间事理,就是
脆承认自己无知,不去过问自认为不懂的事情。这
现象就如同把一副扑克牌分成两堆,红的放在一边,黑的摆在另一边。可是,每隔一阵
,那张丑角牌就会从牌堆中探
脸来。它既不是红心和方块,也不是梅
和黑桃。
在我看来,哲学的最大功能,是帮助我们找心中隐藏的那个“丑角”让我们跟他建立更亲密的情谊。哲学家必须扫除覆盖在世界上的那层尘埃,让我们以儿童的清澈
光,重新观看和
受这个世界。人生原本是一则
妙的童话故事,而长大后变得“世故”的我们,竟然剥去它那袭神秘的外衣,把它看成一个枯燥无味的“现实”但我们每个人都还有复活的希望,因为我们全都是丑角的后裔。我们内心
,都有一个活蹦
、睁着一只大
睛、对人生充满好奇的孩
在活着。尽
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自己渺小琐碎,但是,切莫忘了,我们每个人的肌肤下面都隐藏着一小块黄金:曾经,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是一个洁净无尘、心如明镜的赤
…
而世界永远不会衰老;衰老的是我们。只要婴儿不断生,只要新人不断来到世上,我们的世界就会永葆清新,新得就跟上帝创世第七天时一模一样。孩
现在刚刚
这则伟大的童话故事;他睁着清澈澄净的
睛,责备我们把这个世界看成“现实”离它愈来愈远。
“哎呀,我怎么晓得呀!乖,现在该闭上睛睡觉啰,否则的话,妈可就要生气啰!”
当年,我们被带一则童话故事中——这个童话比我们在孩提时代听过的童话都要
妙动听——可是,没多久,我们就把周围的一切视为当然,不再好奇。如今我们甚至不会注意到,我们家中那张新买的婴儿床上,有一件神奇的事正在发生。就在那儿——婴儿床的栏杆后面——世界正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