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通讯(1/3)

本站新(短)域名:xiguashuwu.com

通讯



旭生(2)先生:

前天收到《猛进》(3)第一期,我想是先生寄来的,或者是玄伯(4)先生寄来的。无论是谁寄的,总之:我谢谢。

那一期里有论市政的话,使我忽然想起一件不相干的事来。我现在住在一条小胡同里,这里有所谓土车者,每月收几吊钱,将煤灰之类搬chu去。搬chu去怎么办呢?就堆在街dao上,这街就每日增高。有几所老房子,只有一半louchu在街上的,就正在豫告着别的房屋的将来。我不知dao什么缘故,见了这些人家,就像看见了中国人的历史。

姓名我忘记了,总之是一个明末的遗民,他曾将自己的书斋题作“活埋庵”

(5)谁料现在的北京的人家,都在建造“活埋庵”还要自己拿chu建造费。看看报章上的论坛“反改革”的空气nong1厚透ding了,满车的“祖传”“老例”“国粹”等等,都想来堆在dao路上,将所有的人家完全活埋下去“qiang聒不舍”(6),也许是一个药方罢,但据我所见,则有些人们——

甚至于竟是青年——的论调,简直和“戊戌政变”(7)时候的反对改革者的论调一模一样。你想,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岂不可怕。大约国民如此,是决不会有好的政府的;好的政府,或者反而容易倒。也不会有好议员的;现在常有人骂议员,说他们收贿,无特cao2,趋炎附势,自私自利,但大多数的国民,岂非正是如此的么?这类的议员,其实确是国民的代表。

我想,现在的办法,首先还得用那几年以前《新青年》上已经说过的“思想革命”(8)。还是这一句话,虽然未免可悲,但我以为除此没有别的法。而且还是准备“思想革命”的战士,和目下的社会无关。待到战士养成了,于是再决胜负。我这zhong迂远而且渺茫的意见,自己也觉得是可叹的,但我希望于《猛进》的,也终于还是“思想革命”

鲁迅。三月十二日。

鲁迅先生:

你所说底“二十七年了,还是这样,”诚哉是一件极“可怕”的事情。人类思想里面,本来有一zhong惰xing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的惰xing更shen。惰xing表现的形式不一,而最普通的,第一就是听天任命,第二就是中庸。听天任命和中庸的空气打不破,我国人的思想,永远没有进步的希望。

你所说底“讲话和写文章,似乎都是失败者的征象。

正在和运命恶战的人,顾不到这些。”实在是最痛心的话。

但是我觉得从另外一方面看,还有许多人讲话和写文章,还可以证明人心的没有全死。可是这里需要有分别,必需要是一zhong不平的呼声,不guan是冷嘲或热骂,才是人心未全死的证验。如果不是这样,换句话说,如果他的文章里面,不用很多的“!”不guan他说的写的怎么样好听,那人心已经全死,亡国不亡国,倒是第二个问题。

“思想革命”诚哉是现在最重要不过的事情,但是我总觉得《语丝》,《现代评论》和我们的《猛进》,就是合起来,还负不起这样的使命。我有两zhong希望:第一希望大家集合起来,办一个专讲文学思想的月刊。里面的内容,水平线并无庸过高,破坏者居其六七,介绍新者居其三四。这样一来,大学或中学的学生有一zhong消闲的良友,与思想的进步上,总有很大的裨益。我今天给适之先生略谈几句,他说现在我们办月刊很难,大约每月chu八万字,还属可能,如若想chu十一二万字,就几乎不可能。我说你又何必拘定十一二万字才chu,有七八万就chu七八万,即使再少一点,也未尝不可,要之有它总比没有它好的多。这是我第一个希望。第二我希望有一zhong通俗的小日报。现在的《第一小报》,似乎就是这一类的。

这个报我只看见三两期,当然无从批评起,但是我们的印象:第一,是篇幅太小,至少总要再加一半才敷用;第二,这zhong小报总要记清是为民众和小学校的学生看的。所以思想虽需要极新,话却要写得极浅显。所有专门术语和新名词,能躲避到什么步田地躲到什么步田他。《第一小报》对于这一点,似还不很注意。这样良好的通俗小日报,是我第二zhong的希望。拉拉杂杂写来,漫无lun叙。你的意思以为何如?

徐炳昶。三月十六日。



旭生先生:

给我的信旱看见了,但因为琐琐的事情太多,所以到现在才能作答。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