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虽“学匪派考古学”亦当不离于“学”而以“考古”为限的。
(9)语见《论语·路》。据宋代朱熹注:“行,
也。
三月四日夜。
(3)“利屣”一舞鞋。《史记·货
列传》:“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a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
以上的推定假使没有错,那么,我们就可以而推定孔
晚年,是生了胃病的了。“割不正不
”这是他老先生的古板规矩,但“
不厌
,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他并非百万富翁或能收许多版税的文学家,想不至于这么奢侈的,除了只为卫生,意在容易消化之外,别无解法。况且“不撤姜
”(10),又简直是省不掉
胃药了。何必如此独厚于胃,念念不忘呢?曰,以其有胃病之故也。
(13)“忠孝仁信义和平”当时国民党政客
季陶等宣扬的所谓“八德”国民党当局为了加
其封建法西斯统治,
令机关团
将它制匾悬挂于礼堂,国民党教育
又于一九三三年二月二十日宣布以此为“小学公民训练标准”(14)“忘八”封建时代
行的俗语,指忘记了概括封建
德要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个字的最后一个“耻”字,也即“无耻”的意思。
(15)《大晚报》一九三二年二月十二日在上海创刊,张竹平创办,后为国民党财阀孔祥熙收买,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停刊。
以上的推定,虽然简略,却都是“读书得间”的成功。但若急于近功,妄加猜测,即很容易陷于“多疑”的谬误。例如罢,二月十四日《申报》载南京专电云:“中执委会令各级党及人民团
制‘忠孝仁
信义和平’(13)匾额,悬挂礼堂中央,以资启迪。”看了之后,切不可便推定为各要人讥大家为“忘八”(14);三月一日《大晚报》(15)载新闻云:“孙总理夫人宋庆龄女士自归国寓沪后,关于政治方面,不闻不问,惟对社会团
之组织非常
心。据本报记者所得报告,前日有人由邮政局致宋女士之索诈信K(自
:原缺)件,业经本市稻峙勺び示旨觳榇觳樵辈榛瘢苯髡┬*截留,转辗呈报市府。”看了之后,也切不可便推定虽为总理夫人宋女士的信件,也常在邮局被当局派员所检查。
(6)“小家碧玉”语南朝乐府《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贵德”碧玉原系人名,旧时常以“小家碧玉”称小康人家的少女。(7)《朝野佥载》唐代张族鸟作,内容系记载唐代的故事和琐闻。
该书没有鲁迅所引一事的记载。
(12)旗白面由
国
的面粉。
(8)“除恶务尽”语《尚书·泰誓》:“树德
滋,除恶务本。”“
寝
”语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然二
者,譬如禽兽,臣
其
而寝
其
矣。”
狂者,志极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10)“割不正不
”、“
不厌
,脍不厌细”、“不撤姜
”等语,都见《论语·乡党》。
(5)炎汉即汉代。过去家用金木
火土五行(也称五德)相生相克的循环变化来说明王朝更替;他们认为汉朝属火,故称“炎汉”
(11)孔周游列国孔丘于鲁定公十二年至鲁哀公十一年(前498—前484)离开鲁国,周游宋、卫、陈、蔡、齐、楚等国,游说诸侯,终不见用。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三月十六日《论语》第十三期,署名何。
(4)“潭”拳术的一
,相传由清代山东龙潭寺的和尚创立,故称。
(2)《杂事秘辛》笔记小说,一卷,旧题无名氏撰,伪托为东汉佚书,实为明代杨慎(号升庵)作。写东汉桓帝(刘志)选梁莹为妃的故事。其中有一段描写梁莹的脚:“足长八寸,跗丰研,底平指敛,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杨慎在该书跋语中说:“予尝搜考弓足原始,不得。及见‘约缣迫袜,收束微如禁中’语,则缠足后汉已自有之。”杨慎是持缠足起源较早一说的。
卫生的结果的表现。孔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
取,狷者有所不为也!”(9)以孔
游之广,事实上没法
只好寻狂狷相与,这便是他在理想上之所以哼着“中庸,中庸”的原因。
倘说:坐在家里,不大走动的人们很容易生胃病,孔周游列国(11),运动王公,该可以不生病证的了。那就是犯了知今而不知古的错误。盖当时
旗白面(12),尚未输
,土磨麦粉,多
灰沙,所以分量较今面为重;国
尚未修成,泥路甚多凹凸,孔
如果肯走,那是不大要
的,而不幸他偏有一车两
。胃里袋着沉重的面
,坐在车
里走着七
八低的
路,一颠一顿,一掀一坠,胃就被坠得大起来,消化力随之减少,时时作痛;每餐非吃“生姜”不可了。所以那病的名目,该是“胃扩张”;那时候,则是“晚年”约在周敬王十年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