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论翻印木刻(2/2)

(6)《士土之图》即《梅斐尔德木刻士土之图》,共十幅,鲁迅自费影印,一九三○年九月以“三闲书屋”名义版。(7)这是施蛰存在《推荐者的立场》一文中的话,鲁迅曾将该文录《准风月谈·扑空》的“备考”

他们自己没有过“私人印本”的可笑事,这些笑骂是都无足怪的。我只因为想供给艺术学徒以较可靠的木刻翻本,就用原画来制玻璃版,但制这版,是每制一回只能印三百幅的,多印即须另制,假如每制一幅则只印一张或多至三百张,制印费都是三元,印三百以上到六百张即需六元,九百张九元,外加纸张费。倘在大书局,大官厅,即使印一万二千本原也容易办,然而我不过一个“私人”;并非繁销书,而竟来“印”那当然不免为财力所限,只好单印一板了。但幸而还好,印本已经将完,可知还有人看见;至于为一般的读者,则早已用锌板复制,在译本《士土》里面了,然而编辑兼批评家却不屑

(2)麦绥莱勒的连环图画四参看本书《〈一个人的受难〉序》及其注(4)。

(3)《中国文艺年鉴》指一九三二年《中国文艺年鉴》,杜衡、施蛰存以“中国文艺年鉴社”名义编选,上海现代书局版。“鸟瞰”指该书中的《一九三二年中国文坛鸟瞰》一文,它歪曲鲁迅鼓励青年艺术家创作大众化作品的意见说:“苏汶…对旧形文艺(举例说,是连环图画)的艺术价值表示怀疑。因辩解这怀疑,鲁迅便发表了他的《连环图画辩护》,他告诉苏汶说,像德国板画那连环图画也是有艺术价值的。但是鲁迅无意中却把要是德国板画那类艺术品搬到中国来,是否能为一般大众所理解,即是否还成其为大众艺术的问题忽略了过去,而且这解答是对大众化的正题没有直接意义的。”(4)立方派即立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法国的一资产阶级艺术派。它反对客观地描绘事,主张以几何学图形(立方、球和圆锥)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作品构图怪诞。(5)未来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意大利的一资产阶级艺术派。它否定文化遗产和一切传统,调表现现代机械文明。形式离奇,难于理解。

(1)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涛声》第二卷第四十六期,署名旅隼。

十一月六日。

人不严肃起来,连指导青年也可以当作开玩笑,但仅印十来幅图,认真地想过几回的人却也有的,不过自己不多说。我这回写了来,是在向青年艺术学徒说明珂罗板一板只印三百,是制板上普通的事,并非故意要造“罕见书”并且希望有更多好事的“私人”不为不负责任的话所欺,大家都来制造“印本”

印也还不够。太细的线,锌板上是容易消失的,即使是线,也能因浸蚀的久暂而不同,少浸太,久浸就太细,中国还很少制板适得其宜的名工。要认真,就只好来用玻璃板,我翻印的《士土之图》(6)二百五十本,在中国便是首先的试验。施蛰存先生在《大晚报》附刊的《火炬》上说:“说不定他是像鲁迅先生印珂罗版本木刻图一样的是私人印本,属于罕见书之列”(7),就是在讥笑这一件事。我还亲自听到过一位青年在这“罕见书”边说,写着只印二百五十,是骗人的,一定印的很多,印多报少,不过想抬那书价。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