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ma上支华盖集续编记(2/7)

今年天,张之江督办明明有电报来赞成枪毙赤化嫌疑的学生,而到底自己还是逃不赤化。这很使我莫明其妙;现在既知蚩尤是赤化的祖师,那疑团可就冰释了。蚩尤曾打炎帝,炎帝也是“赤魁”炎者,火德也,火赤;帝不就是首领么?所以三一八惨案,即等于以赤讨赤,无论那一面,都还是逃不脱赤化的名称。

(17),孙传芳督军的与刘海粟先生论术书(18)。但这些比起赤化源考来,却又相去不可以里计。

许多工夫之后,他走了,他所谈的我几乎都忘记了,等于不谈。只记得一件:据说吴佩孚大帅在一宴会的席上发表,查得赤化的始祖乃是蚩尤,因为“蚩”“赤”同音,所以蚩尤即“赤尤”“赤尤”者,就是“赤化之尤”的意思;

傍晚坐在灯下,就看看那本书,他所引用的小说有三十四,但其中也有其实并非小说和分一为几的。蚊来叮了好几,虽然似乎不过一两个,但是坐不住了,起蚊烟香来,这才总算渐渐太平下去。

很烈,几盆小草的叶有些垂下来了,浇了一。田妈忠告我:浇的时候是每天必须一定的,不能;一,就有害。我觉得有理,便踌躇起来;但又想,没有人在一定的时候来浇,我又没有一定的浇的时候,如果遵照她的学说,那些小可只好晒死罢了。即使浇,总胜于不浇;即使有害,总胜于晒死罢。便继续浇下去,但心里自然也不大踊跃。下午,叶都直起来了,似乎不甚有害,这才放了心。

11)来谈;全谈些报纸上所载的事,真伪莫辨。

这样巧妙的考证天地间委实不很多,只记得先前在日本东京时,看见《读卖新闻》上逐日登载着一大著作,其中有黄帝即亚伯拉罕的考据(19)。大意是日本称油为“阿蒲拉”(Abura),油的颜大概是黄的,所以“亚伯拉”就是“黄”

至于“帝”是与“罕”形近,还是与“可汗”音近呢,我现在可记不真确了,总之:阿伯拉罕即油帝,油帝就是黄帝而已。篇名和作者,现在也都忘却,只记得后来还印成一本书,而且还只是上卷。但这考据究竟还过于弯曲,不究也好。

午后,在前门外买药后,绕到东单牌楼的东亚公司闲看。

(12)说毕,合座为之“然”云。

安冈氏虽然很客气,在绪言上说“这样的也不仅只支那人,便是在日本,怕也有难于漏网的。”但是“一测那程度的下和范围的广狭,则即使夸称为支那的民族,也毫无应该顾忌的所,”所以从支那人的我看来,的确不免汗浃背。只要看目录就明白了:一,总说;二,过度置重于面和仪容;三,安运命而肯罢休;四,能耐能忍;五,乏同情心多残忍;六,个人主义和事大主义;七,过度的俭省和不正的贪财;八,泥虚礼而尚虚文;九,迷信;十,耽享乐而风炽盛。

这虽然不过是带便贩卖一日本书,可是关于研究中国的就已经很不少。因为或限制,只买了一本安冈秀夫所作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20)就走了,是薄薄的一本书,用大红装饰的,价一元二角。

灯下太,夜间便在暗中呆坐着,凉风微动,不觉也有些“然”人倘能够“超然象外”(13),看看报章,倒也是一清福。我对于报章,向来就不是博览家,然而这半年来,已经很遇见了些铭心绝品。远之,则如段祺瑞执政的《二篇》,张之江督办的《整顿学风电》(14),陈源教授的《闲话》;

近之,则如丁文江督办(?)的自称“书呆”演说(15),胡适之博士的英国庚款答问(16),荣声先生的“开倒车”论(见《现代评论》七十八期)

七月二日晴。

他似乎很相信Smith的《ChineseCharacteristies》(21),常常引为典据。这书在他们,二十年前就有译本,叫作《支那人气质》;但是支那人的我们却不大有人留心它。第一章就是Smith说,以为支那人是颇有戏气味的民族,神略有亢奋,就成了戏样,一字一句,一举手一投足,都装模装样,于本心的分量,倒还是撑场面的分量多。这就是因为太重面了,总想将自己的得十足,所以敢于这样的言语动作来。总而言之,支那人的重要的国民所成的复合关键,便是这“面”

我们试来博观和内省,便可以知这话并不过于刻毒。相传为戏台上的好对联,是“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大家本来看得一切事不过是一戏,有谁认真的,就是蠢。但这也并非专由积极的面,心有不平而怯于报复,也便以万事是戏的思想了之。万事既然是戏,则不平也非真,而不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